業內人士預計,玉米漲價導致成本上升,再加上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玉米加工行業或將迎來一次行業大洗牌。
·玉米價格半年上漲15%后市仍將看漲
日前,記者在山東省糧食主產區菏澤市、濟寧市采訪了解到,目前飼料、酒精企業收購玉米的價格已達2.3元/公斤,相比年初時每公斤1.9元至2元的水平,上漲了20%左右。
菏澤市曹縣安才樓鎮唐菜園村農民張道強告訴記者,他去年種植了10畝玉米,總產量5000多公斤。今年3月,他以2.05元/公斤的價格一次性賣掉了4000多公斤。他說:“賣的時候還以為我賣了個高價呢,沒想到價格一直在漲,還是賣虧了。”
據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統計,6月10日,東北地區玉米平均價格2.2元/公斤,遼寧鐵嶺市最高,達到了2.25元/公斤;黃淮地區玉米平均價格2.26元/公斤,天津、山東青島、嘉祥等地價格達到2.3元/公斤。
據我國最大的糧食網站中華糧網的監測數據,截至6月9日,全國玉米收購平均價格為2.16元/公斤,2010年6月10日全國的均價為1.92元/公斤,同比上漲12.5%。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均價為1.95元/公斤,半年來上漲了10.8%。
盡管目前價格高企,但由于農戶手中的玉米已基本銷售完畢,玉米購銷市場冷淡。記者在菏澤市、濟寧市等山東玉米主產區了解到,目前農戶手中的玉米已銷售了90%以上。嘉祥縣金穗糧食購銷中心金屯站副站長樊憲福告訴記者,目前玉米收購市場已是典型的“有價無市”。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的農業經濟分析師馬文峰分析,現在玉米進入青黃不接時段,玉米流通量緊缺,再加上飼料加工、深加工企業等補庫需求上升,玉米源緊張局面仍將持續,后市預計仍將保持高位運行。
·加工企業利潤急縮部分企業生存艱難
山東濱州一家飼料加工廠的劉姓經理告訴記者,他的企業現在是“勉強維持”。他說,企業的兩條生產線,5月中旬就停了一條,剩下的這條也即將關閉。“從4月開始就不敢接訂單了,目前主要是完成以前的訂單,完成后就全部停產。”
劉經理告訴記者,現在的玉米進廠的價格高達2.2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15%左右。不斷上漲的原料價格讓他“吃不消”,他說:“現在用的主要是幾個月前收購的玉米,稍微具有些價格優勢,要是都按現在的玉米價格,肯定虧本。”
馬文峰說,與玉米價格上漲相對應的是,酒精、淀粉等玉米深加工產品的價格呈下滑態勢。玉米淀粉價格今年初曾一度上漲到每噸3300元,現在又回落到每噸3000元。玉米酒精的價格今年5月份的時候約為每噸6650元,現在降至每噸約6600元。原料漲價和產品降價的雙重擠壓,使玉米加工行業的利潤水平明顯下滑。今年年初玉米加工企業的平均毛利率超過20%,而現在已經下降到了10%左右。
山東西王集團是一家以玉米加工為主業的大型企業集團,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需玉米180萬噸,主要生產果糖、低聚糖、玉米油等。西王集團玉米收購公司總經理王昌峰告訴記者,由于公司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玉米漲價對公司的利潤水平有一定影響但尚不明顯。
王昌峰說:“玉米粗加工受影響最大,以生產玉米淀粉為例,按照2.34元/公斤的玉米價格,每噸淀粉的成本價已高達3500元,而現在玉米淀粉的市場價格僅有不足3100元,即使算上玉米酒糟、玉米胚芽油等副產品的收入,也沒有了盈利空間,甚至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虧損。”
·市場、政策雙給力恐引發玉米深加工行業洗牌
馬文峰、王昌峰等人分析說,玉米價格不斷上漲,原料成本較高壓縮了玉米深加工行業的盈利空間,部分生產水平較低、盈利能力較差的企業恐將難以生存下去。除了市場因素外,政策調控因素也在深深影響著玉米深加工行業的發展方向。市場與政策的雙重作用恐將引發玉米深加工行業的一次洗牌。
長期跟蹤研究糧食問題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表示,從供給上分析,據統計,2010年全國玉米產量預計達到3315億斤,玉米消費量約為3250億斤,產需略有盈余。但從需求上看,不僅飼料需求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深加工也從前幾年每年3500萬噸增至5000多萬噸,深加工的持續擴張無疑與人爭糧,成為導致玉米供需緊張的重要隱患。
據介紹,國家日前出臺多項政策調控玉米市場。繼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文宣布7條玉米市場調整措施后,近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通知,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玉米深加工業專項調查,目的是全面掌握玉米深加工產能和原糧需求等情況,做好玉米市場調控工作,促進玉米深加工產業健康發展。
馬文峰說,此前國家允許發展玉米深加工,主要目的是為了消化玉米陳糧,增加農民收入。但近年來加工企業擴張加速,已經出現了與人爭糧的現象。因此,壓縮玉米深加工的需求,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來說,是一件好事。
馬文峰說,通過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淘汰一批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深加工企業,對于穩定糧食價格、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