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被各路資本競相爭奪的江山制藥,如今終于再次走到被資本收購的境地,只是這次欲收購它的是國外同行荷蘭皇家帝斯曼公司(以下簡稱“帝斯曼”)。
4月9日,帝斯曼宣布其正在與江蘇江山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山制藥”)進行排他性談判,此次談判可能導致帝斯曼收購江山制藥。由于全球維生素C(以下簡稱“VC”)產能嚴重過剩,曾經的明星企業江山制藥近幾年來已連續虧損。此時荷蘭維生素巨頭帝斯曼帶著現金來華收購,抄底的意圖頗為明顯。
多年來,幾家中國藥企和世界原料藥巨頭帝斯曼幾乎壟斷了VC市場,但近年來帝斯曼并不滿足于其已經穩固的VC產品高端路線市場,屢次揮舞著資本之劍,意圖在中國并購VC獵物。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盡管江山制藥目前營收陷入虧損境地,這個行業也處于低谷之中,但是以江山制藥為代表的VC五大家族,生產技術在全球范圍內來說都是頂尖水平,此外,中國企業在VC生產的成本控制上要領先于外國企業,此時若國內幾大VC企業失去江山制藥,今后VC行業復蘇之際,被國外資本并購的江山制藥就會對國內企業形成很強的競爭力量。
帝斯曼或改中國VC競爭格局
對于江山制藥的收購,帝斯曼并未透露并購價格等具體信息,僅宣稱,如果這個“小并購”能夠成功,可以更好地滿足帝斯曼財務和戰略需求。帝斯曼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并購如果成功,將幫助帝斯曼進一步鞏固公司在VC市場的地位。”不過,對于收購方式、金額等具體情況,該公司并未透露,僅表示將適時公布事件進展。
記者從江山制藥得到的消息是,目前雙方都有買賣意向,但迄今為止,談判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帝斯曼在回復給記者的郵件中也稱,目前還未最終確認收購。
業內人士認為,帝斯曼收購江山制藥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可能會觸及有關國家的反壟斷法。2000年年底,羅氏公司開始與江山制藥接觸,當時羅氏商談出售股權事宜時提出要占有江山公司60%的股份。不過2002年6月,羅氏公司收到德國政府反壟斷局的非正式文件,文件稱羅氏與江山制藥的合資將導致在某一地區市場份額超過45%,有壟斷的嫌疑,要求羅氏撤回與江山制藥的合作申請,羅氏不得已主動停止與江山的合作。
“2003年,帝斯曼營養產品公司收購了羅氏的維生素業務,這意味著帝斯曼針對江山制藥股權的收購不會高于2003年的60%,否則帝斯曼還將遇到同樣的問題。”該業內人士分析道。
帝斯曼對于國內的VC生產企業覬覦已久。此前的2009年3月,帝斯曼曾與華藥集團及華北制藥簽署合資協議,帝斯曼出資8.27億元人民幣,與華北制藥雙方組建三家合資公司,在集團層面,帝斯曼以增資的方式,獲得華藥集團9.77%的股份。但是這起耗時五年的合資談判隨著冀中能源入主華藥,迅速告吹。2009年10月30日,帝斯曼在荷蘭總部正式對外宣布,正式暫停其與華藥集團在中國設立營養品和抗感染藥領域的合資公司的合約。
據了解,10多年前,帝斯曼的銷售基本上都集中于歐洲。彼時公司歐洲份額占全球銷售總額的75%,目前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35%,美國占比25%,高速經濟增長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占比上升至近40%。眼下,帝斯曼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已接近達到20億美元(約合122億元人民幣),并計劃在2015年達到30億美元。
作為VC生產大國,我國擁有全球90%的生產能力。目前,業內公認的VC“五大家族”分別是東北制藥、華北制藥、石藥集團、江山制藥和后起之秀山東魯維制藥。其中,石藥集團和山東魯維制藥產能約為3~3.5萬噸;東北制藥產能約為2.5萬噸;華北制藥和江山制藥產能都在2萬噸左右,“五大家族”的產能總和約12萬噸,與全球VC總需求量大致相當。國際上可與他們匹敵的只有維生素巨頭帝斯曼,其大約擁有2.3萬噸產能。
不難看出,在華所占比重如此之大的帝斯曼為何會選擇不斷地在華尋找并購目標。如果能成功收購江山制藥,勢必會影響國內的VC競爭格局。
或是最佳并購時機
在業界人士看來,帝斯曼選擇此時與江山制藥進行收購談判,也是看準了目前的行業低谷時機,收購價格的溢價幅度也會小很多。此外,江山制藥經過多次的股權轉讓,目前的股東已經不再包含國內一些較大且控股意愿強的資本,此時帝斯曼入主江山制藥,所遭遇的阻力已幾乎可以排除。
有據可查的江山制藥最新財務報表顯示,截止2012年年底,公司資產總額28.06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3.13億元;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63億元,利潤總額-1.63億元。截至2013年3月底,公司資產總額28.04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2.88億元;2013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利潤總額-0.25元。
江山制藥與華藥同列中國維生素C五大家族,也是全球VC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資料顯示,江山制藥2013年維生素C業務的銷售額是9000萬美元(按照2013年維生素C原粉出口平均單價3.5美元/kg計算,估計江山制藥維生素C原粉產量約25000噸)。比較之下,江山制藥去年3月之后的9個月中維生素C銷量幾乎與前3個月的銷量持平,不難看出江山制藥的營業收入的大幅下滑。
華北制藥證券事務部代表告訴記者,維生素類受到市場不景氣的影響,收入同比下降50.82%,凈虧損達到1億多元。與華北制藥規模相當的江山制藥虧損額也應該在1億多元。
此外,2012年10月,江山制藥收到美國紐約東區聯邦法院就多家美國公司及自然人公司提起的維生素C反壟斷訴訟的判決,最終向原告支付了1050萬美元的和解金。
“連續幾年的虧損,再加上高額和解金,對于主營VC業務的江山制藥來說,肯定是吃不消的,華北制藥依靠其他業務的盈利,才能抵消掉VC業務的虧損,這是一般單一業務的企業所難以承受的。此時帝斯曼來收購,明顯是沖著江山制藥的虧損,財務狀況偏負面的情況來的,明顯是奔著抄底來的。”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此外,相比于收購價格,江山制藥當年最復雜的股權結構,曾讓意圖控股江山制藥的資本大鱷們筋疲力盡。如今江山制藥相對簡單的股權關系,讓帝斯曼省去了不少精力。
自成立之初,江山制藥就被多個不同利益訴求的股東們攥在手里。自1990年至今,江山制藥先后被靖江葡萄糖廠、江蘇華源藥業有限公司(已被華潤重組)、靖江新源投資有限公司、Expert Assets有限公司、江山(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控制過,期間還有其他股東入股江山制藥暗中較勁。
其間,曾經的控股方華源藥業、豐原藥業(靖江新源投資有限公司)屢次欲將江山藥業的收入和利潤合并報表到各自的上市公司中去,均受到其他股東的強力阻撓,此后華源藥業因破產而失去了對江山藥業的控制權,豐原藥業則因始終無法對其進行財務合并,而最終出售了間接持有的江山藥業的股權。
如今江山藥業的股權關系已經變得簡單,常亮、孔太、王承、許建農、王東、王禮曼、任元林7人控制艾蘭得營養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艾蘭德100%控股Expert Assets Limited,再100%控股江山(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江山控股控制江山制藥96.43%的股權,余下的3.57%由江蘇匯鴻國際集團醫藥保健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所持有。
分析人士稱,帝斯曼的收購若要達到控股的目的,雖然可能需要與多位自然人股東談判,但阻力均小于當年并購江山藥業時所面臨的復雜股權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