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導致太湖周邊化工廠均減產或者停產,造成葉酸供應階段性急劇短缺,價格暴漲,市場價格一度達到1000元/kg,不過過高的價格引來大量的新進入者,一時之間供應量大增,隨后市場經歷了5年的低迷。由于市場價格偏低,并且環保治理成本增加,不少當年進場的企業停產、轉型,部分企業逐步退出飼料級市場,專注于出口,新鴻醫藥同帝斯曼達成全球分銷戰略合作,2014年國內飼料市場有效供應只有牛塘化工、新發藥業和浙江圣達。
2014年環保監管上升到新的高度,生產廠家污水排放指標有限,生產葉酸需要排放大量廢水,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及發展,也使企業成為當地環保部門重點督查的對象。廠家減量、階段性停產,估計主要廠家2014年葉酸產量比2013年下降20%左右,雖然葉酸在飼料中添加量較小,但其幾乎沒有替代品,呈現剛性需求。
2014年初新發受到環保影響,葉酸減量生產,后常州地區環保治理令供應進一步緊張,市場價格在年內一路上漲。據博亞和訊了解,12月9日,牛塘化工出口報價已經達到150美元/kg,對國內市場報價1100元/kg。
市場貨源嚴重不足,部分大型飼料企業有一定合同和庫存,但簽單價格也非常高,由于擔心后期供應問題,也在不斷從市場補充庫存。部分中小企業甚至出現斷貨停產現象。大有重演3季度蛋氨酸市場的局勢。
葉酸價格的逆襲,根源在于利潤長期被嚴重壓縮,加上環保要求的提高,市場價格上漲也成為必然。短期的供需缺口可能隨著廠家環保投入的增加而有所改善,令價格從高位回落,但環保投入勢必增加生產成本,此前有公開報道稱冀衡藥業使用樹脂吸附等裝置處理污水,運行成本高,每噸污水處理成本在1-1.5萬元左右。據業內估算,葉酸未來的生產成本可能會高達300元/kg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環保整治力度加大,2008年跟風上馬的局面可能不會重演,2014年12月2日,《檢察日報》因違法生產葉酸,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郭燦云、張建平被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檢察院以涉嫌污染環境罪批準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