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抗生素“四大家族”之稱的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魯抗醫藥)被爆出污水排放問題,抗生素企業的污染現象再次引發關注。實際上,這不僅僅是魯抗醫藥的問題,更是抗生素行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新金融記者 陳一昀
魯抗“叫屈”
“媒體的報道有一些誤會,最好是以環保部門的權威發布為準。”1月8日,魯抗醫藥相關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其也在等待國家環境保護部和山東省環境保護廳給出正式的結論。
兩周前,在媒體報道中,魯抗醫藥及其污水處理中心被指存在偷排、違法轉運含有高濃度抗生素污水的嫌疑,并涉嫌聯合第三方運營公司“編造虛假數據”。在媒體抽取的來自該污水處理中心處理后的外排污水的若干水樣中,除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嚴重超標”外,四環素類抗生素殘留最高的達到53688納克每升,“是此次檢測自然水體中抗生素濃度的上萬倍”。
一時間,在外界的議論中,魯抗醫藥成為眾矢之的。而同時,魯抗醫藥也開始為自己“叫屈”。
上述魯抗醫藥相關負責人的主要觀點是:一、媒體所報道的污水處理中心為山東魯抗中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和環保公司),魯抗醫藥持有該公司40%股權,是參股而非控股,而且,雖然魯抗醫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是委托該公司處理,但魯抗醫藥已多年不生產四環素,因此,報道的責任主體不應該是魯抗醫藥;二、中和環保公司具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資質,可承接外來污水的處理,而非違法轉運或偷排;三、“數據沒有造假”,依據是2014年12月31日《濟寧日報》關于魯抗醫藥“處理后的水質COD和氨氮指標均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內容。
“媒體的報道和山東省醫藥行業相關協會反映的情況確實不太一致,但具體出入在哪里,還要再去了解,現在不好說。”一位資深醫藥行業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表示。但他也坦言,按道理來講,魯抗醫藥是在南水北調工程線上,是不適宜生產抗生素的,因為抗生素所帶來的污染問題不太好解決。
相關資料顯示,中和環保公司曾是魯抗醫藥的全資子公司,魯抗醫藥在2013年以公開競價的方式轉讓了其持有的中和環保公司60%股權,而最終受讓方為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就是魯抗醫藥的股東方。這次轉讓使魯抗醫藥獲得約4000萬元的投資收益,并為其2013年業績扭虧為盈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