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畜產品產量增加,增速全面回落
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6月份,全省肉類總產量達39.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7萬噸,增長7.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產量27.7萬噸,增長7.4%,增幅下降2.2個百分點;牛肉產量4.4萬噸,增長3.5%,增幅下降6.8個百分點;羊肉產量3.8萬噸,增長2.8%,增幅下降8.7個百分點;禽肉產量3.5萬噸,增長17.2%,增幅下降2.9個百分點。禽蛋產量25.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0.7萬噸,增長3.0%,增幅下降5.6個百分點;牛奶產量32.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7萬噸,增長9.0%,增幅下降4.4個百分點。
二、豬羊禽存欄持續增長,家禽和生豬增幅下降較快
在出欄增加的同時,山西省畜禽存欄除大牲畜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截止6月底全省豬、羊、禽存欄為584.1萬頭、1202.1萬只和7545.8萬只,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4%、1.3%和1.4%。大牲畜存欄則繼續減少,期末大牲畜存欄為303萬頭,比去年同期下降3.4%,其中牛存欄為238.2萬頭,下降4.0%,而同期山西省奶牛存欄保持較為平穩的發展勢頭,期末存欄為29.8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7.9%,除朔州、太原等傳統奶牛養殖區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外,一些相對落后的市如臨汾、大同、晉城和長治等地發展勢頭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山西省家禽、生豬存欄特別是能繁殖母豬存欄下降幅度較快,6月底全省家禽存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比年初則下降10個百分點;生豬存欄增幅比去年下降4.4個百分點,比年初下降2.7個百分點,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8個百分點,比年初下降1.9個百分點,養殖戶補欄緩慢在山西省近年少見。
三、畜牧業生產增速回落的原因分析
(一)以生豬、家禽為主的主要畜禽產品價格大幅下降。據統計,5月份山西省生豬市場價格延續去年10月份以來的下跌走勢繼續走低,與上年同期相比降幅較大。仔豬、待宰活豬、去骨帶皮豬肉平均每公斤價格分別為8.68元、5.48元、9.18元,分別比上月下降9.3%、1.4%、3.4%,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均達30%以上。本月豬糧比價平均為4.6:1,低于5.5:1的養豬盈虧臨界線0.9個點,養豬虧損。從不同飼養水平看,自繁自養且飼養管理科學的養豬戶免強保本,非自繁自養且飼養管理粗放的養豬戶則出現虧損,平均出欄一頭豬約虧50-80元,農村散養戶不計人工水電等費用,養一頭豬基本處于虧損狀態。禽蛋價格在3月份創全國最低、4月份小幅反彈的基礎上5月份繼續回升,雞蛋平均每公斤4.43元,較上月上漲7.5%,比上年同期低20.3%,蛋糧比價3.72∶1,但仍處于盈虧平衡點下方,每出售一公斤雞蛋虧損0.24元。由于正處肉類消費淡季,活雞價格有所下降,平均每公斤為5.58元,比上月下降3.8%,比上年同期下降27.8%。
(二)飼料市場價格上漲擠壓了畜禽養殖利潤空間,農民養殖積極性受挫。在畜禽市場價格全面下降的同時,以玉米為主要飼料原糧的畜禽飼料價格卻大幅走高,養殖效益明顯下降,農戶養殖積極性下降。5月份山西省玉米平均每公斤價格1.19元,比上月上漲9.2%,比上年同期上漲10.2%,為2005年以來的最高。育肥豬、蛋雞、肉雞配合飼料平均價格分別為1.63元、1.51元、2.38元,分別比上月上漲1.9%、3.4%、5.8%,比上年同期上漲5.2%、2.0%、上漲19%,進口魚粉平均價格6.14元,比上月下降1.4%,比上年同期上漲22.1%,配合飼料的上漲,給山西省豬雞業的恢復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三)"禽流感"疫情影響較大。自去年11月份山西省呂梁孝義市和陽泉郊區義井鎮和今年6月份長子縣發生"禽流感"疫情以來,廣大消費者談禽色變,禽產品消費量銳減,價格持續大幅下降。疫區及周邊縣區大量撲殺家禽,長子縣目前統計撲殺了近200萬只,而一些非疫區養禽戶大量出欄不再及時補欄等待觀望,"空巢"現象嚴重。
另外,"十五"期間全國畜牧業生產特別是生豬和家禽的快速發展及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也是一定程度上造成畜產品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畜牧業整體走勢疲軟,生產效益下降,給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近日,國家農業部下發了《關于促進畜牧業平穩發展的通知》,從資金、技術、服務及防疫等諸多方面對保證我國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山西省相關部門也應迅速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并盡快付諸實施,從根本上保證養殖戶利益,以保障山西省畜牧業生產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