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內蒙古加大農牧業科技創新力度,在農牧業科研攻關、科技推廣、科技培訓、沼氣建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邁出可喜步伐。
5年來,內蒙古圍繞優勢產業,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質量為核心,選育出通過審定、認定的451個農作物新品種,確定了高油大豆、優質專用玉米、小麥、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在內蒙古的主推品種,并引進、改進、推廣了奶牛、肉牛、肉羊等高產優質牲畜良種和牲畜改良技術,使良種覆蓋率達到95%,牲畜改良比重達到90%以上。
同時,內蒙古緊緊圍繞農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動員和利用各種科技教育資源,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牧業科技培訓,每年培訓農牧民在350萬人(次)以上,提高了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
5年來,內蒙古共建設戶用沼氣池6.1萬余座,使9個盟市、21個旗縣的6萬余戶農牧民用上清潔氣體燃料,解決了部分農村牧區生活用能短缺問題。同時,全區累計改灶220萬戶,改炕40多萬鋪,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3處,秸稈氣化工程1處,為農牧民帶來直接經濟效益2.1億元。
“十五”期間,內蒙古旗縣級以上農牧業單位進行了合并,鄉鎮級農牧業隊伍實行了上劃或者整合,使農牧業服務體系形成了新格局。同時,自治區安排1500萬資金,用于各種農牧業系統條件改善、示范場建設、培訓設備配置、科技服務相關儀器設備購置等,使農牧業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