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以來,中央對西藏的畜牧業進行了大力扶持,在農牧區發放了無息貸款,無償發放農牧工具,優價收購畜產品,開展抗災救災。國家還先后實施了牲畜溫飽工程、牧區示范工程、草原植被恢復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畜禽良種工程、退牧還草工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牧民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改善了畜牧業基礎設施,促進了畜牧業持續高效發展。
據西藏自治區農牧廳黨組成員、副巡視員次真介紹,西藏畜牧業發展資源非常豐富,既有草地資源,又有品種資源;既有草原畜牧業、又有農區和城郊畜牧業。
他說:“目前正在實施的絨山羊、牦牛、西藏綿羊、藏豬藏雞、奶牛養殖等產業帶建設,將成為西藏畜牧業發展的重點,也是西藏畜牧業發展的亮點所在,將給市場提供更多的無污染和綠色產品,給產業區農牧民帶來實惠。”
目前,西藏基本扭轉了畜產品長期短缺的局面。西藏自治區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西藏肉、奶總量分別達到22.21萬噸和27.61萬噸。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優勢資源、優勢區域、優勢品種、優先發展的原則”,發展特色畜牧業,提出了“穩定提升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加快發展城郊畜牧業”的畜牧業發展思路。
“去年,西藏肉類、奶類人均占有量分別達到77.48公斤和97.48公斤。從這個意義上說,畜牧業的發展為改善當地居民營養結構、提高民族素質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次真說。
次真認為,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不容易受土地規模的制約。根據國際國內經驗和西藏實際情況分析,畜牧業更容易走向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道路。他說:“鐵路的開通將給西藏帶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為西藏擴大對外開放、發展畜牧業、把畜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對鐵路沿線的畜牧業進行產業開發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