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內蒙古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中,八成以上是與農畜產品加工業有關。2007年,內蒙古全區農畜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438.5億元,這標志著內蒙古的農牧業產業化已由“消費時代”進入“資本時代”。
近年來,內蒙古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已徹底擺脫過去那種家庭式、小作坊生產加工模式,正大踏步地向規模化、品牌化進軍。截至2007年底,全區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就多達1995家。
據介紹,目前,內蒙古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達1414家,占百萬元以上銷售收入企業總數的70.9%,實現銷售收入1421.4億元,完成增加值442.6億元,分別占百萬元以上企業的98.8%和98.7%。隨著產業化進程日漸強勁推進,這些規模企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對整個產業的支撐帶動作用日益凸顯。2007年,伊利、蒙牛兩家大上市企業的銷售收入有望突破200億元。
據了解,到今年年底,內蒙古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將達到2200家,企業人數達到41萬人。
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催生了“資本時代”,帶動了新農村的發展和新農民的增收。目前,內蒙古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達到3000多個,有近20萬農牧民加入了各類協會、行會,有160多萬農牧戶參與到產業化經營的鏈條中。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收購農畜產品資金達440多億元,農牧民人均從產業化經營中獲得純收入1300元,約占農牧民年純收入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