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網2月26日電 2月18日,27噸;22日,33噸;25日,41噸,看到這幾天里不斷攀升的水產品損失數字,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良堯2月26日下午對羊城晚報記者說,這次寒潮對廣東漁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是廣東發展水產養殖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截至2月26日20時30分,全省漁業受災面積達213萬畝,損失水產品產量41萬噸,漁業經濟損失近50億元,未來幾天這組災情數據還將會向上攀升。
近日,廣東天氣日漸變暖好轉,廣東水產的受災情況為何反而日漸惡化?陳良堯說,先前凍死沉入塘底和為避寒而鉆入淤泥中的被凍死的魚,隨著天氣回暖水溫回升而浮出水面,所以看到的死魚會一天比一天多;同時,持續低溫造成大面積的魚類凍傷,形成疾病引起災后死亡的數字也會不斷上升,災情大幅增長的報告也是從本月中旬開始的,其中損失最慘重的是羅非魚、南美對蝦、羅氏沼蝦、鯪魚等。
據稱,這次寒潮使廣東21個地級市的漁業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其中損失最大的是廣東最南的湛江、江門、茂名,損失分別達到10億元、7億元、6億元。陳良堯說,這主要是由于冷空氣從廣西進入茂名、湛江等地,使廣東南部漁業受災比北部嚴重,廣東沿海的網箱養殖魚類死亡達90%。
這次寒潮也使廣東魚類種苗損失在30%左右,其中羅非魚、南美對蝦、鯪魚等品種的種苗損失在87億尾以上,大量的魚苗需要從海南省等地補充。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稱,如果災情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廣東魚類市場將在4至6月出現短缺,魚價可能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