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自治區實施現代畜牧業發展戰略以來的六年間,全區年內牲畜出欄由2001年的2833萬頭(只)增加到了2007年的4717萬頭(只),增長66.5%;平均年遞增8.87%。畜牧業產值由2001年的134億元提高到了2007年的227億元,增長69.4%。2007年,全區農牧民人均增收中來自畜牧業的貢獻達到了244元,占農牧民人均增收的59.08%。畜牧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主導產業的地位逐步得到確立,對農牧民增收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狠抓牲畜品種優良化,“以良換土,以優換劣”取得較大進展。初步建立了育種、擴繁、推廣、應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全區牛的良種率達59%,綿羊良種率達67%,山羊良種率達66%,分別較2001年提高了5.9、6.1和9個百分點,豬禽良種率保持在90%以上。
狠抓畜群結構合理化,畜牧業生產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加快推進了奶牛、優質肉牛肉羊和細毛羊三個優勢產業帶建設,產業帶中牛奶、牛羊肉、細羊毛產量分別占到全區總產量的81.6%、80%和76.6%,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畜牧業產業格局。牲畜出欄率達到了88.3%,年平均增長4個百分點。畜牧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苗頭已經出現。
狠抓生產經營產業化,貫通畜牧業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初步建立。截至2007年末,全區乳品加工企業已達52家,年加工鮮奶能力達到190萬噸;肉品加工企業達55家,年分割加工牛、羊120萬頭(只),生豬10萬頭。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全區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達到了2000多個,促進了畜牧業生產方式由家庭分散經營向規模化、標準化逐步轉變。
狠抓產品營銷市場化,畜產品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顯著增強。全區共建成自治區級大型畜產品批發市場6個,區域中小型活畜及畜產品交易市場748個,牲畜定點屠宰場629個,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拓,2007年全區調往內地的活畜14萬頭(只)以上,銷往內地的肉類3.1萬噸、奶粉2.5萬噸、干酪素679萬噸、皮張2000多萬張,銷售收入22.64億元。共向中西亞國家轉口或出口肉類1.43萬噸,出口禽蛋1007噸、干酪素1159噸、腸衣2140桶,外向型畜牧業已初見端倪。
與此同時,全區上下狠抓動物防疫體系網絡化建設,獸醫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動物防疫基礎條件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