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破”:肉類總產量突破300萬噸,其他主要畜產品產量持續增長。2009年,全省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預計肉類總產量達到302萬噸,同比增加40萬噸,增幅達到5.1%。禽蛋、奶類產量分別為65萬噸、15萬噸,禽蛋產量比去年增長4.7%,奶類產量與去年持平。生豬出欄達到2850萬頭,比上年增長2.2%;家禽出籠4.3億羽,比上年增長2.8%;肉牛出欄157.7萬頭,羊出欄115.43萬只,存欄102.14萬只。
畜牧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繼續提高。畜牧業總產值自2007年起,以年均遞增10%的速度繼續保持增長,2009年首次突破600億元,同比增長7.3%,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比上年增長近2個百分點。畜產品加工、飼料、獸藥等相關產業的產值達到350億元。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產業。
畜禽良種供給取得突破,提前一年基本實現畜禽良種自給。在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的強力推動和市場拉動下,江西省畜禽良種繁育水平和供種能力大幅提升,提前一年基本實現畜禽良種自給。全省新增各級種豬場40余家、種禽場15家,種豬場達到382家,種禽場83家,基礎種豬存欄11.7萬頭,基礎種禽存欄140萬套,有效地滿足了畜牧業生產對良種的需要。生豬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三元雜交豬的比重達到90%以上,蛋雞和肉雞的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
畜牧業融資方式取得突破,融資擔保組織不斷興起。創新畜牧業融資機制,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參與建立承貸主體,采取內部聯保、龍頭企業信用擔保等方式破解融資難,各類融資擔保組織不斷興起。萬年、余江的生豬合作社成立了融資擔保公司;吉安縣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龍頭企業+農戶”新型信貸擔保聯合體;九江博萊集團與政府共同出資建立了生豬產業發展專項擔保基金,并成立了九江縣農業信貸擔保中心有限公司。各種擔保組織通過為養殖業提供融資,提高了畜牧業抗風險能力,推進了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通過各種渠道融資額達到20億元,有效緩解了畜禽養殖融資困難。
“四顯著”:規模化、標準化程度顯著提高。規模養殖成為畜禽生產的主導,規模飼養比重繼續提高。全省規模養殖場(戶)達到21.5萬個,規模養豬和規模養禽比重分別達到75%和68%,分別比上年增長5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出欄數已占到全省出欄數的60%。“愛我美好家園畜禽清潔生產行動”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江西省畜禽養殖場標準化程度。全省60%的大中型養豬場和重點區域規模養殖場已完成或正在進行標準化改造。共建有126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50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區。
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2009年,江西省畜產品質量安全協調小組按照“三統一”(即統一抽檢計劃、統一經費、統一監督檢查)的職責,認真抓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對“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品專項整治,全省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外調生豬瘦肉精檢出率為零,飼料中違禁藥品檢測合格率為99%,獸藥合格率85%,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100%,在農業部農產品安全例行監測中,全省畜產品合格率排名全國第一。全省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的畜牧企業達到134家,獲得“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品牌達到210多個。
返鄉農民工養殖增收效益顯著。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大量農民工返鄉從事畜牧業。據統計,2009年全省共有9萬名返鄉農民工從事畜牧業,其中直接從事畜禽養殖創業人數約為4.2萬,在大型養殖場、畜牧企業、基地務工人數約為4.8萬;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600多萬頭(羽);人平月均收入為2418.2元,與2008年外出務工收入相比,增長511元,畜牧業成為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效顯著。2009年,全省各地強化領導、強化責任、強化保障、強化措施,動物防疫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防控能力不斷加強,全省沒有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自2005年以來連續4年保持零疫情;在周邊省份A型、亞洲I型口蹄疫疫情復雜的情況下,沒有發生口蹄疫疫情;只發生1起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疫情縣數、發病數和死亡數均比前幾年明顯下降,暴發流行態勢得到根本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