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記者從廣西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獲悉,今年上半年廣西漁業生產亮點紛呈,全區水產品產量1169萬噸,同比增長3.9%;漁業產值107億元,同比增長5.2%;全區農民人均漁業現金收入35.73元,同比增長32.33%,漁業經濟成為廣西養殖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龜鱉特色養殖發展勢頭迅猛。上半年,全區龜鱉規模養殖戶同比增加8047戶,達9.8萬多戶;總產量1.32萬噸,同比增加10.23%;總產值8.52億元,同比增加15.55%。養殖格局已從欽州、崇左和貴港等市向全區鋪開。
“特優新”品種養殖成為新的增長點。桂西北地區發展亞冷性魚類養殖已成規模;以漓江、邕江水域為主的光倒刺鲃和倒刺鲃養殖達2000多箱;桂林市永福縣發展刺胸蛙養殖,預計今年產量可達60噸,產值720萬元。
大水面開發實現新突破。河池、百色等地養殖戶改變以往網箱養殖投喂人工飼料的做法,采取任由魚類自由采食自然浮游生物的“生態養殖”或“保水養殖”方式,發展品質好、抗病強、生長快、效益好的優勢品種。
海水養殖獨樹一幟。北海鐵山港區石頭埠、防城區白龍港等地發展深水網箱養殖,主要養殖金鯧魚、軍曹魚等名貴海水魚類,養殖網箱達2000多個,深水抗風浪網箱126個, 有效水體10萬多立方米。利用中低產蝦塘改養魚類和發展方格星蟲(沙蟲)養殖,都取得明顯經濟效益,北海市竹林鹽場養殖方格星蟲面積3.5萬畝,畝產值7000-9000元。
海水捕撈生產形勢喜人。上半年,廣西漁船出航率在95%以上;外海捕撈效益顯著,南海漁場每個航次僅海龍一個品種產值可達30-35萬元。
水產品質量安全保持較高水平。檢測結果表明,上半年廣西水產品檢測合格率為99.14%、其中產地水產品檢測合格率為99.47%;水產苗種檢測合格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