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豆你玩”“蒜你狠”之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豬肉價格一路飆升。今年9月,山西省日均生豬價格達到每公斤19.4元,超過了08年生豬價格的最高水平,同比上漲了54.7%,豬肉價已成為近期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山西省統計局19日發布的生豬生產情況調查報告如是說。那么,山西省目前生豬生產的現狀到底如何?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哪些幫助?
豬價坐火箭肉價噌噌漲
董合林是太原市清徐縣的普通農民,十多年來一直以養殖肉牛為生。去年5月,老董發現周圍的村子正在大規模宰殺出欄母豬,而且這種清倉式的宰殺已持續了近一個月。究其原因是全省生豬價格從2008后半年起一直低迷,去年4月,日均生豬價格只有9.1元/公斤,仔豬150元/頭都無人問津。然而,精明的老董卻認為,母豬的大量減少,是豬價探底的直接表現。不出半年,豬肉價格肯定會反彈,正是入市的最佳時機。于是老董當機立斷,毅然賣掉了家里的50頭肉牛,轉行當起了“豬倌”。
事實證明,老董的判斷是正確的。去年6月開始,生豬價格進入了上升期。當年12月,全省日均生豬價格已經漲到13.7元/公斤,較6月上漲了41.9%。到今年2月,日均生豬價格已經達到14.5元/公斤,9月中旬,生豬價格已經漲到19.8元/公斤,老董最終凈賺30多萬元。
盡管價格大漲,但老董也擔心,豬肉價格這么好的“牛市”行情不知還能延續多久。
從豬舍到餐桌層層加價
以太原市為例,目前生豬養殖以中小散戶居多,養殖的主要成本就是飼料支出,約占到全部成本的80%左右。
一頭
與此同時,豬肉價格也水漲船高。調查發現,養豬成本上漲和由于生豬散養戶減少、局部發生疫病等因素引起的生豬存欄量減少是導致豬肉價格上漲的主因。
去年春節后,生豬價格持續低迷,養豬業出現全面虧損。部分養殖戶淘汰低產母豬,適當控制壓縮存欄規模,造成生豬存欄相對減少。與此同時,物價上漲不僅提高飼料價格,而且也使勞動力成本上升,多方面從成本角度推高了豬肉價格。另外,目前太原市生豬生產仍以中小規模散養為主,由于經驗不足導致遭受損失被淘汰出局后,造成供給缺口。
去年全國生豬爆發了兩次大疫情,造成母豬、仔豬大量死亡,生豬供應量減少,生豬價格上漲。
另外,從豬舍到餐桌,中間環節也不容忽視。如果出欄時毛豬收購價格是19.8元/公斤,被“豬販子”販到屠宰點時就漲到20.2元/公斤,經過屠宰分解后,價格就漲到約24.1元/公斤。到再經過超市或農貿市場等零售環節,加上運輸費、攤位租金、雇工費、營業稅等,最終走上老百姓的餐桌,零售價格就達到32.3元/公斤。豬販子、屠宰點、批發商、零售商等中間流通環節的加價大約占豬肉價格的38%左右。
多管齊下扶持養豬業
目前,我省生豬養殖業依然面臨重重考驗,包括養殖成本不斷上升壓縮利潤空間;生豬生產散養戶占有很大比重,抗風險能力很弱;養豬業難貸款;防疫水平不高;規模養殖用地難等諸多制約因素。
針對這些問題,該調查報告建議政府應從政績考核、優惠稅收等方面,加大對生豬規模戶的支持,扶植規?;B殖企業。同時,加強金融支持力度,切實解決養殖戶貸款難問題。比如提高小額農貸信用額度;創新抵押擔保方式,試行生豬保單質押、種豬活體抵押、圈舍等固定資產評估抵押等方式發放信貸。
在疫情防控方面,必須嚴格執行疫病(尤其是口蹄疫)的應急預案,真正落實疫情報告制度。同時,加強主要疫病疫苗免疫,切實提高免疫質量。另外,建議市、區(縣)政府安排專項經費,組織專門人員對生豬養殖小區和規模養豬場(戶)做好規劃布局,從而減少布點的盲目性,兼顧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
■鏈接 十年輪回看豬價
最近十年,我省生豬價格經歷了三輪明顯的價格波動,平均周期長度為30個月左右。前兩輪分別出現在2004年9月和2008年2月。
2000年至2003年,生豬市場供求相對平衡、價格波動幅度不大。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響,養殖戶宰殺母豬,造成生豬供應緊張。同年底的“禽流感”,引發居民對禽肉消費的恐慌,進一步助推了豬肉消費量的增加,導致生豬價格開始反彈,并一直持續到2004年下半年,豬價進入十年中的第一個高峰期。
2006年下半年,具有急性高致死性藍耳病暴發。一時間人們“談豬色變”,養豬業遭受重創。
2007年初至2008年2月,藍耳病疫情對豬價的影響開始顯現,豬價經歷了歷史性高漲。
從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豬肉價格進入回調期。
從2009年6月起,本輪豬肉價格上漲開始啟動。不過到2010年上半年,由于生豬疫情造成提前出欄,豬肉市場供過于求,價格下跌。
2010年6月生豬價格開始回升,直至今年9月,日均生豬價格達19.4元/公斤,創歷史新高,鮮豬肉批發價格達23.0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