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獸所在非洲豬瘟病毒抑制天然免疫機制和致病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口蹄疫與新發病流行病學創新團隊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的MGF-505-7R負調控cGAS-STING通路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MGF-505-7R Negatively Regulates cGAS-STING-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在《免疫學雜志(Journal of Immunology)》上以研究論文發表。
本研究闡明了非洲豬瘟病毒蛋白MGF505-7R抑制I型干擾素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為非洲豬瘟疫苗設計提供新的靶標和理論依據。研究發現,MGF-505-7R能夠抑制cGAS-STING誘導的信號通路,證實MGF-505-7R通過自噬蛋白ULK1降解STING,從而抑制I型干擾素產生。與野生毒株在細胞水平和豬體水平開展平行試驗表明,MGF-505-7R基因缺失毒株能誘導產生較高水平的IFN-β,導致病毒較低水平復制,對豬致病性顯著降低(10HAD50劑量攻毒,豬5/5不發病)。
鄭海學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團隊副研究員李丹博士和楊文萍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相關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712518/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口蹄疫與新發病流行病學創新團隊和外寄生蟲與蟲媒疫病團隊還報道了敲除非洲豬瘟病毒MGF-110-9L基因對豬致病性降低的研究,相關成果“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MGF-110-9L-deficient Mutant Has Attenuated Virulence in Pigs”在《中國病毒學(VirologicaSinica)》上以研究論文發表。
該研究構建了非洲豬瘟病毒MGF-110-9L基因缺失毒株,并與野生毒株在豬體水平開展試驗(10HAD50劑量攻毒)。結果表明,親本毒攻毒的動物以及與親本毒感染的動物的同居動物,第15天全部死亡,而感染缺失毒的動物,21天后仍有60%(3/5)動物存活。缺失毒感染動物的血毒和組織帶毒均明顯少于對照,鼻、口和糞拭子帶毒量也少于對照組;感染缺失毒存活動物的組織器官正常。
劉志杰副研究員和鄭海學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團隊副研究員李丹博士、劉銀光碩士生和齊曉蘭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一周熱點
- 2021-04-14持倉分析:投機基金減持在CBOT玉米期市上的創紀錄多單
- 2021-04-142021年一季度中國大豆、玉米和小麥進口量激增
- 2021-04-14NOPA壓榨報告前瞻:3月底豆油庫存預計提高至18.22億磅
- 2021-04-14美國農業部:截至周日,美國玉米播種完成4%
- 2021-04-14AgRural:天氣干燥,巴西二季玉米單產或下滑
- 2021-04-14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 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4-14NOPA壓榨報告前瞻:3月份大豆壓榨量預計環比增長15.5
- 2021-04-144月份迄今巴西每天平均出口近100萬噸大豆
- 2021-04-142021年4月13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4-14海關總署第248號令(關于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