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先生:深度解析養殖業政策走向
前言
在養殖業中,無論普通養殖戶,還是規模化大企業都面臨三大風險:疫情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尤其這些年忽左忽右,搖擺不定的政策讓從業者無所適從,一旦踩了政策紅線就將面臨無盡的麻煩。蛋先生此文深度解析了近年我國畜牧業的政策走向,希望從業者了解政策大方向,規避政策風險,因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多多指正。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這些年各地普遍對中小養殖戶進行種種限制,而對規模化大企業則加大扶持力度,中小養殖戶的生存日益艱難,甚至連城管都頻繁深入農村抓雞,捉鴨,如同鬼子進村般,搞得雞飛狗跳。這一切都源于對“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嚴重誤解。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種進步是通過低廉的勞動成本和無限消耗自然資源、肆意破壞環境取得的,其本質是國外資本不斷剝削中國農民工,竊取中國自然資源,同時向中國輸出污染和社會矛盾的過程。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既無法實現全民富裕,更是對子孫后代掠奪,最終將使中國徹底淪為拉美失敗國家,淪為發達國家的附庸,陷入無窮無盡的社會危機之中。因此最高領導層才高瞻遠矚的提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精準把脈。
“青山綠水”的核心思想是保護環境和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到養殖業則要求有效解決養殖業的糞便污染,但各地基層卻膚淺的認為只要千家萬戶不養雞、不養豬了,再扶持幾個大型養殖企業,農村就看不到雞屎、豬糞了,就徹底解決養殖業的糞便污染了。這是對養殖業缺乏深刻認識的結果,嚴重違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核心思想。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只有美國、澳大利亞等兩三個地廣人稀、環境承載力強的國家依然堅持高度規模化養殖,同樣人多地少的歐洲、日韓,最近20年大型養殖企業逐漸退出,各國都在鼓勵種養結合的家庭小農場,為什么?因為養殖業的糞便污染最終只能通過種植業消化,而大型養殖場巨大的糞便污染無法徹底回歸大自然。
在實際操作中,即使大型養殖企業通過先進設備把糞便加工廠成有機肥,但一個地區的環境承載力是有限的,種植業能夠消化的有機肥更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長途運輸拉往外地,導致成本大幅上升。肥力比不上化肥,價格還很貴,所以有機肥很難打開市場,最終對當地環境造成永久性傷害。
而歐洲目前倡導的種養結合的模式,中國四川早在80-90年代就實現了。90年代,中國生豬年出欄量約為3-4億頭,一個四川就養了1億多頭。當年四川就靠著千千萬萬農民小散戶完成了全國約1/3的生豬供應,同時沒有造成糞便污染和和生物安全,農民既種地又養殖,種養結合回歸自然。
綜上所述,蛋先生認為,隨著“青山綠水”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隨著全社會對養殖業未來發展方向逐漸形成共識,中國養殖業必然走向自然條件類似的歐洲、日韓等的家庭農場模式。
但中小養殖戶,尤其是主產區的中小養殖必須明白,如果一個地區養殖戶數量過多,過于集中,同樣會對環境所造成巨大污染。比如河北辛集的一個村莊-泊莊村,家家戶戶養雞,存欄量超百萬,這與規模化大企業對環境的破壞是一樣的。所以近年來國家一方面對主產區中小養殖戶進行限制,一方面大力扶持西北、西南、南方等規模化養殖企業,其目的在于降低北方主產區養殖密度,緩解北方環保壓力;同時通過調整產業布局,使畜禽存欄量與人口分布更協調,從而優化農產品流通。
當然,通過國家補貼建立起來的大型養殖企業未必能生存下去,這點估計高層心知肚明,但往往一個大企業倒下了,相關產業卻當地生根發芽。扶持大企業未必能產生多大經濟效益,但為當地培養了產業人才,打開了市場,從而帶動非傳統主產區的中小養殖戶投入養殖,這或許是高層真正的意圖。
因此主產區的養殖戶一定要有“少養,精養”的意識,繼續以量取勝的老思路有踩政策紅線之嫌,注定難以成功,國家可以找出一百種理由限制你。在中國,干任何事最好都不要違背政策大方向。
養殖業無抗化
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養殖業無抗化無可厚非,這是對消費者的健康負責,但如何實現無抗化呢?是否簡單的中藥替代?是否消滅了中小養殖戶就OK了?但凡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明白,高密度集中養殖是不可能徹底無抗化的。
無抗化不是簡單的用中藥替代西藥,雖然蛋先生的蛋舒康、安特、金力等都是中藥,但不能昧著良心說瞎話!這些中藥保健品能夠起到提升產蛋率、改善腸道、保肝護腎的作用,但無法替代抗生素。
真正的無抗化是個系統工程,滲透到養殖過程的方方面面,需要從雞場選址、日常管理,雞苗、飼料配方、免疫、通風等各個方面入手,其中降低養殖密度是實現無抗化的前提條件。
高密度集中養殖即工廠化養殖模式本身就違背了自然規律,這是典型的把畜禽當成機器的工業化思維,但畜禽都是有生命的,高密度集中養殖必然導致病毒滋生,疫情頻發,唯有大量使用抗生素和西藥才能保證成活率,因此高密度集中養殖與無抗化是天然對立的。
但很可笑的是,這些年相關部門一方面給養殖業劃出了無抗化的紅線,一方面卻限制中小養殖戶的發展,大力扶持高密度規模化養殖,這是典型的外行瞎指揮內行!
這些年養殖業疫情橫行,病毒泛濫,禽流感、非瘟、支原體病毒等等,導致家禽產蛋率嚴重不達標,牲畜死亡率快速上升,嚴重影響了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的效益,這些都與強行推行無抗化不無關系。
要實現畜牧業的徹底無抗化,首先要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調整產業布局,降低養殖密度,但很遺憾相關部門沒有這個智慧,更沒有耐心,這些年不少養殖戶和相關企業因為抗生素或藥殘被處罰,甚至被判刑!所以蛋先生只能忠告養殖戶,無抗化已經是紅線了,不要為了賺錢而犯法!既要無抗化,又要保證成活率和產蛋率,怎么辦?還是“少養,精養”,否則養得越多,效益越差!
一周熱點
- 2022-06-272022年5月豬肉進口數據分析及后市展望
- 2022-06-272022上半年肉雞產業鏈系列研究
- 2022-06-27全球小麥市場一周要聞:季節性收獲壓力以及宏觀擔憂引發大跌
- 2022-06-27油脂效率、蛋白吸收 – 溶血磷脂助您“一網打盡”
- 2022-06-24重磅!農業農村部審議并原則通過《生豬產能調控工作考核方案》
- 2022-06-23我國修法對特定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合格證明材料作出相應銜接性規定
- 2022-06-23糧增價穩人心定 我國小麥豐收意義重大
- 2022-06-23豆粕價格開始走跌 飼料為啥還要漲?
- 2022-06-23飼料行業壓力倍增 六條建議破解難題
- 2022-06-22中國生豬產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