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巨頭為何鐘情“粉殼蛋”?
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不斷縮小國內外差距,始終是中國蛋雞這40年發展的主旋律,當下基本形成了育種、引種兩大陣營共同發展的格局。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風云變幻,經過不斷兼并重組,出現兩大跨國巨頭,向全世界輸出標準、體系后,逐漸形成寡頭壟斷。
然而,伴隨中國蛋雞育種陣營的不斷壯大,國產品種相繼崛起,一邊是國內引種陣營巨頭不愿意放棄進口品種,實行國產替代;另一邊是受制于進出口檢疫、產品標準體系等因素,育種產品遲遲無法走出國門,與國際上逐漸走向壟斷的跨國巨頭正面競爭。
世界家禽學會(WPSA)主席、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楊寧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育種產品還出不去,可能是現在中國做畜禽育種的最大問題,也許這才是“卡脖子”的問題。
育種巨頭發力重點與國際市場錯位
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裕農科”)屬于引種陣營的扛大旗者,是引進國際主流品種在國內擴繁的代表企業。這一國際主流品種,就是占據全球祖代蛋種雞超過50%市場份額的美國海蘭國際公司(下稱“海蘭國際”)的海蘭系列產品。
既然同樣都是引種,華裕農科是否會放棄進口品種,選擇國產品種呢?華裕農科副總裁謝永剛給出“不太可能”的回復。他解釋稱,海蘭雞在世界久負盛名,選擇和國際上最好的育種公司合作,是華裕農科的首選。同時,由于海蘭國際定位于蛋雞遺傳育種,只銷售種源,不會跟引種擴繁的企業競爭市場。
“對于一些區域品牌的廠家,選擇品種簡單一點。可是對于一家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發展將近40年的企業來說,可選擇的余地并不多。”謝永剛表示,這正是近些年,海蘭雞由于進口因素,出現過波動,但華裕農科仍然堅定不移選擇引進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國產蛋雞品種也面臨出不去的尷尬。原因在于,不同地區、市場的客戶有多樣化的需求。
中國雞蛋消費多元化,包括褐殼(55%)、粉殼(43%)、白殼(1%)和綠殼(1%)雞蛋。受此影響,中國培育出世界上最早成功推向市場的粉殼蛋雞配套系“京白939”。隨后,育種陣營巨頭也選擇在粉殼蛋雞領域重點發力。
然而,這一產品在國外幾乎沒有市場。據統計,除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主要消費褐殼、白殼雞蛋,比例約為6:4,其中美國以白殼雞蛋消費為主,約90%。
此外,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蛋雞育種領域的主要矛盾,是標準與體系問題。
林國發認為,一方面跨國巨頭已經形成規范的育種體系,包括種源純種追溯及配套養殖方式。在中國,雖然蛋雞及白羽肉雞育種已達到先進水平,但育種實現突破的時間尚短,且與之配套的生產管理方式還需磨合;另一方面東南亞、南亞市場等國際市場,已經被跨國巨頭牢牢占據。同時,國際市場也仍然對中國產品水平及標準存在疑慮。
伴隨國產育種陣營在中國的市占率不斷提升,“走出去”將是必然選擇,如何提升國際話語權就成為擺在中國蛋種雞行業面前的重要命題。
根據楊寧、孫從佼2021年聯合發表的文章《蛋雞種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十四五”時期,中國要重點支持育種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蛋雞育種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蛋雞種業集團。同時,培育一批國際競爭力強的蛋雞新品種,支持中國蛋雞品種依法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
全球主流產品在中國受到沖擊
中國蛋雞育種陣營的崛起,一方面確實有國產品種實力提升的因素,更為重要的是,受疫情封關等因素影響,國外品種無法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蛋雞產業不得不選擇國產品種。
謝永剛認為,這不是一種正常情況。“育種陣營要想穩住當前的市占率,就必須在主流產品上有所突破。否則,原有的市占率還有可能萎縮。”
如上文所提到的,所謂“主流產品”就是指,在除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上占60%和40%的褐殼、白殼。而在中國,粉殼占比高達43%,且增勢強勁,僅次于占55%的褐殼,白殼僅占1%。
之所以有此差異,緣于中國本土雞絕大部分都生產粉殼蛋,且在傳統習俗方面,粉色寓意吉祥,中國人坐月子辦喜事都愿意送粉殼的喜蛋,而且粉殼蛋在內容物品質、營養價值方面也優于褐殼蛋。
在這樣的情況下,粉殼這一國際上的特色品種,反倒成為中國育種企業跟國際巨頭差異化競爭的著力點。在中國育種陣營中,峪口禽業的“京粉1號”“京粉2號”“京粉6號”,大午農牧的“京白939”“大午金鳳”都是粉殼蛋雞配套系。至于褐殼蛋雞配套系,只有“京紅1號”(2009年通過審定)“大午褐”(2020年通過審定)。
大午農牧育種部經理趙曉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個地方一個風俗,不用管別的國家怎么樣,至少在中國,粉殼蛋就是僅次于褐殼蛋的主流產品。既然粉殼蛋在中國市占率舉足輕重,而且從近年市場推廣情況看,養粉殼蛋雞的客戶比例已經接近甚至超過養褐殼蛋雞的客戶比例,那么粉殼蛋雞的占比在將來逐步提升,還是有可能的。
但是,高產粉殼蛋雞備受客戶青睞,也與近些年進口品種屢出問題有著莫大關系。
比如,2009年,雞白血病在中國家禽業流行,給養雞從業者造成巨大損失,雖然海蘭國際號稱是第一家消除禽類白血病病毒的育種公司,但在這次雞白血病中,海蘭卻成為發病率很高的品種。海蘭國際時任中國區經理鄭春寧解釋稱,在這場疫情中,海蘭在患病的雞種中占比高一些,主要與海蘭在國內飼養的規模大有關系。
趙曉鈺認為,在進口雞來之前,有一些禽類疾病,中國是沒有的,但也不能完全說這些疾病都是進口品種帶進來的。比如,白血病病源就一直都存在于雞群中間,不管是內源性,還是外源性,環境中也可能存在。從國外引進的高產蛋雞,高產特性決定其比較敏感,必須配套很好的飼養環境和條件。然而,國內養殖條件有限,引進的品種未必適應,就有可能發病。
因此,她認為,中國搞蛋雞自主育種,一方面是要自己的育種素材不被“卡脖子”,另一方面有了這些育種素材,經過自主培育之后,可以讓新品種更適應國內飼養環境。當然,育種方向也要視國情來決定,不能國外搞什么就跟風搞什么,要看到底是否適合本國市場,中國企業培育的品種最終都是要走向自己的市場,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周熱點
- 2022-04-29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飼料原料營養價值評定及參數建立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 2022-04-29海關總署對越南等國19家水產企業采取緊急預防性措施!
- 2022-04-29促進農業規劃編制、動物疫病防控、數字鄉村建設等領域務實合作——中柬農業合作邁上更高水平
- 2022-04-28首次!進口非轉基因大豆按國內期貨定價
- 2022-04-28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報告前瞻:小麥凈銷售量預計介于20到45萬噸
- 2022-04-28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報告前瞻:豆粕凈銷售量預計為10萬到25萬噸
- 2022-04-282022年一季度全國飼料生產分析
- 2022-04-26不負新時代青春韶華 共“倡”高質量發展牧歌
- 2022-04-26商務部對外貿易司:中國4月上半月大豆進口裝船情況(分國別)
- 2022-04-26商務部對外貿易司:中國4月上半月大豆進口實際裝船 32.00 萬噸,同比上升 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