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繁自養真的適合所有養殖戶嗎?你和牧原的差距在哪里?
近日,多家上市豬企陸續公布11月份生豬銷售簡報,其中牧原和溫氏的兩組反差數據引起大家的關注:
牧原股份11月份生豬銷售均價為15.96元/公斤,其完全養殖成本在14.7元/公斤左右,頭均盈利:(15.96-14.7)*120=151.2元/頭
溫氏股份11月份生豬銷售均價為17.19元/公斤,其完全養殖成本在19元/公斤左右,頭均盈利:(17.19-19)*120=-217.2元/頭
兩項數據對比,差異立現!雖然牧原的生豬銷售均價比溫氏要低1.2元/公斤左右,但是頭均的盈利能力卻比溫氏高出368元!
問題出在哪兒?其實關鍵還是兩者的養殖模式不同,導致養殖成本出現巨大的差距!
溫氏曾表示,前期高價購買的仔豬要在11月底前出清,而在11月份及之前雙方成本差距的主要在于仔豬。眾所周知,牧原仔豬是自繁自養,成本大致在300元/頭左右。而溫氏外購仔豬的成本大致在1000元以上(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外購仔豬成本更是歷年之最),在成本優勢的支撐下,豬價慘淡時,牧原明顯更抗打,在豬價回升時,牧原明顯盈利能力能強。
其實,不可否認,牧原近兩年的快速崛起,一方面借助了非瘟的“契機”,另一方面是其自繁自養模式的確“給力”。不得不說,牧原的成功案例讓很多養殖戶認為,自繁自養就是養殖戶未來更好的出路,養豬要想賺錢,就得采用自繁自養的模式,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自繁自養真的適合所有養殖戶嗎?
什么是自繁自養呢?只要不外購仔豬就是所謂的自繁自養嗎?當下好多散戶采用的自養母豬,自己繁殖仔豬育肥算自繁自養嗎?那小編悄悄告訴你,你只是摸到了自繁自養的皮毛,其實并沒有抓住自繁自養真正核心的東西,下面小編以規模場為例來告訴你,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繁自養?
種豬才是“核”,大部分養豬戶不具備“核”心能力
牧原作為自繁自養的代表性養豬企業,不僅自己繁殖仔豬育肥,還包括仔豬育種。牧原擁有1700多名人員的育種團隊,育種能力是我們小散們可望而不可及的。自己育種,就相對有了可選的余地,精良的種豬那必然是要先留給牧原自己使用,目前,牧原公布的本公司PSY值在24左右。眾所周知,一批種豬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PSY值,PSY值越高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
還記得正邦的萬頭引種計劃”嗎?2019年正邦科技正式啟動萬頭國外種豬引種計劃,截至2021年3月份,共引進國外優質原種豬9120頭,而引進的第一批種豬產仔數據已出,平均單胎產仔數16頭,最高達18~19頭。當下,正邦也是高度重視種豬研發,并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豬品系——正邦系杜洛克種豬,公司目前的PSY值在22左右,與牧原的PSY24相比,成本上還是稍有一些差距。
自繁自養真的適合所有養殖戶嗎?你和牧原的差距在哪里?
而小散的自繁自養更多的是和去年的正邦一樣,本身沒有培育優良種豬的能力,只能通過高價外購種豬來改善能繁母豬的生產結構,越精良的種豬價格就越高,這是毋庸置疑的。養豬場高價買來種豬后,規模場有實力進行改良,而散戶只能直接育肥,不能使種豬發揮其最大的效益,首先從種豬這一環節,明顯規模場更具有優勢。
投資大且盈利慢,大部分養殖戶望而生畏
如果您想發展自繁自養,意味著豬場從母豬、種公豬等方面都要進行高額的投資,與外購仔豬育肥相比,投資金額要高出很多。而從購買母豬到生產仔豬并產生效益,至少要1年的時間,再加上之后育肥的時間,至少要1年半左右。如果直接選擇育肥,6個月之后直接出欄就可以實現盈利。兩者相比較,自繁自養的盈利周期明顯比外購育肥要更長久,這樣投資大且盈利慢的養殖方式,讓大部分養殖戶望而生畏。試想一下今年的豬價,年初還在高位,3季度就跌到谷底,時間越長的投資意味著風險越大。
知識儲備要求更高,大部分養殖戶缺乏科學技術指導
因為自繁自養的生產環節更長,因此就要求養殖戶有更全的知識儲備。如果只是單純的育肥,養殖戶只需要懂得育肥方面的知識即可。一旦選擇了自繁自養,除了育肥知識外還需要掌握公豬、母豬的保健知識,母豬死胎、難產情況的處理,母豬產后胎衣不下怎么辦,產后沒有奶水怎么辦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癥狀一旦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造成的結果就是影響豬場整體的生產效益,甚至還不如外購仔豬的育肥場掙得多。
其實大家之所以都想發展自繁自養,除了高利潤外,當然自繁自養還有其他的優勢。
1、有利于更長遠的發展。據以往經驗,生豬市場存在豬周期,每歷經一次豬周期都是行業的一次變革。當行業在下個豬周期開始的時候,擁有母豬的養殖場能夠快速地進行擴產,達到搶占市場的目的,是自己的豬場整體實力得到一次大的提升。
2、有利于避免疫病風險。其實,在我們的生豬養殖過程中,有很多時候豬群感染疫病,往往就是通過引進豬只造成的,或者也有可能是在生豬運輸途中感染疫病,自繁自養的豬只不離開養豬場,進而有效地避免了以上兩項問題。
3、有利于全產業鏈發展。我們都知道牧原的養殖成本控制得比較好,其實是和他的全產鏈發展分不開的,自繁自養的母豬就像是定制生產,所有的環節都有利于養殖戶進行把控和管理,少了外購仔豬前期的養殖磨合時間,更有利于提高豬群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自繁自養真的適合所有養殖戶嗎?你和牧原的差距在哪里?
對于養殖戶而言,想變更養殖方式主要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但自繁自養相對單純育肥來說,養豬戶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希望養殖戶在之后的發展中,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或者還采取當下“自繁自養+育肥”兩者結合的生產模式也未嘗不可,總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周熱點
- 2022-03-16關于自薦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單位、理事候選人的通知
- 2022-03-15關于延期舉辦2022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的通知
- 2022-03-152022年1—2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2-03-10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2年生豬等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通知
- 2022-03-09俄羅斯港口貨運受阻 小麥出口格局或生變
- 2022-02-28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發非瘟疫情!泰國母豬損失60%
- 2022-01-24美國大豆出口上周對中國裝運125萬噸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價格四周來第三次上漲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