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科技 “肥”了一頭黑豬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邵以南 時間: 2022-10-17
最近幾年,掛著“涪陵黑豬”招牌的專柜或門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重慶的超市、街頭顧客們說,這種豬肉肉質滋糯,肉香濃郁和常吃的白毛豬肉不太一樣,口感之變的背后藏著什么“秘密”?
答案就在距離重慶中心城區130公里外的涪陵區南沱鎮關東村。
長期以來,由三種優質國外豬種雜交而來的“洋三元”豬占據著我國豬肉消費市場主要份額。十幾年前,剛起步的重慶海林生豬發展有限公司偏偏選擇了一種出自武陵山區的“小眾”黑豬品種:盆周山地豬,為的就是另辟蹊徑,靠養殖特色本地豬種競逐市場。
其實,我國優質地方豬種有很多,僅重慶就有5個,盆周山地豬便是其中之一。和“洋三元”瘦肉型豬相比,盆周山地豬肉質細嫩滋糯、肉香濃郁,耐粗飼、抗病能力比較強,但是也有瘦肉率低、生長速度慢、產仔少的缺點。所以,如果不進行改良育種,提高盆周山地豬的品質和生產性能,它就很難規模化、產業化去和國外的品種競爭。
為了幫助海林公司發展生豬養殖,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從2013年開始對海林公司展開技術指導,把盆周山地豬作為基本育種素材爭取選育出一個可靠的特色品種。科研團隊采用三系雜交配套模式,綜合利用盆周山地豬、太湖豬、杜洛克豬和巴克夏豬的優勢特性。
經過多個世代驗證、優化培育成一個肉質優良、繁殖性能優秀的特色肉豬配套系,這個新的配套系便是“涪陵黑豬”。
2019年,院企雙方聯合承擔了重慶市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專項“涪陵黑豬配套系選育及產業化開發”。由此鋪開涪陵黑豬中試推廣養殖企業把種豬或商品豬發放給有意愿的農戶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代養,支付代養費,畜牧專家和技術人員跟蹤服務,疫病和市場風險由公司全部承擔。
關東村農戶高紅應,從代養涪陵黑豬中嘗到了甜頭。老高說,他們家的豬舍一次性存欄100頭,每年出欄200頭,公司統一提供豬仔、飼料、技術。按每頭400元支付代養費,豬糞還可以用作菜地的肥料,我們既不用操心技術,也不用擔心銷路,一年光養豬就有8萬元收入。
走進豬舍,只見一群黑豬正在“哼哼唧唧”地進食,十分可愛,這種移動豬舍懸空安裝、不占耕地;可以整體拆除、搬遷、重新安裝后重復利用;豬糞發酵后,通過輸送管道澆灌到周邊田土里。不僅解決養殖糞肥的排放問題,還減少了農作物的化肥使用量。
飼料同樣頗有講究,不僅包含了麥麩、玉米面、豆粕等“傳統配方”;還添加了桑葉,桑葉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粗纖維,豬吃了桑葉飼料,能增強抗病力,降低豬肉的脂肪率;能提升豬肉的品質和風味,還減少了豬糞里的氨氣,降解了豬糞的臭味。
桑葉喂豬,可以“就地取材”,關東村農戶何川陵流轉了60多畝地種桑樹。他說,每畝一年到頭可產4-5噸桑葉,按照每噸800元的收購價格計算,每畝地能增加3000多元收入。農忙時,何川陵聘請周邊農戶打工,幫助大家一同增收。
靠著豬、沼、桑、菜循環的“種養結合”模式,海林公司如今已在全市帶動了200多戶農戶、60多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養殖涪陵黑豬。2021年,涪陵黑豬共計出欄6萬頭,通過遍布重慶主城的200多家鮮銷專賣店或專柜,以及一系列豬肉深加工產品,實現線上線下銷售收入2.4億元。
涪陵黑豬未來更可期!經過這幾年的中試推廣,其核心群和擴繁群種豬的生產性能,達到預定指標,遺傳性趨于穩定,最遲明年就能在全國范圍推廣養殖了。
我國是全球生豬生產與豬肉消費第一大國,川渝地區則是生豬主產區,做好優質地方豬種的保護開發,能夠進一步保障生豬種源自主可控,這樣也就把鄉村產業振興的“芯片”。牢牢地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下一篇 | 10月17日雞蛋報價動態
一周熱點
- 2022-12-22豆粕最低暴跌4500附近,飼料降價中...
- 2022-12-21諾偉司授權科英威動物營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為中國的商務合作伙伴
- 2022-12-21年度10項農業科學前沿重大基礎科研成果
- 2022-12-21應對生豬價格出現過快下跌 國家發展改革委做好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 2022-12-21市場利空占據主導 玉米震蕩偏弱為主
- 2022-12-20豆粕行情“上有頂”“下有底”
- 2022-12-20“過渡期”終將過去 玉米市場靜待“黎明”
- 2022-12-2011月份中國飼糧進口量繼續低于去年同期
- 2022-12-20豆粕 仍有上漲空間
- 2022-12-19新產品引領新發展 新成就助推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