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巴西大豆產品增加影響,美豆價格大幅下挫,5月合約最低跌至1462美分/蒲式耳。業內人士稱,美豆價格下跌,也使得中國國內進口成本明顯下降。
數據顯示,國內豆粕現貨價格連續7日下跌,多數地區報價已跌破4000元/噸;豆粕期貨價格也出現暴跌,3月20日曾下探至3600元/噸。
3月初,海大、通威、粵海、新希望等飼料企業曾發布降價通知,宣布從3月1日起,下調水產飼料價格,幅度為50—125元/噸不等。隨著豆粕價格持續下跌,多家飼料企業近日再度發布通知,開始第二波降價,最高下調幅度達300元/噸。
中泰期貨首席分析師史恒昱表示,如果豆粕價格持續下跌,將帶動飼料成本下降,這有利于養殖企業利潤的修復,并刺激對飼料的采購,進而飼料企業利潤也將得到修復調整。
01巴西大豆增產
“近期豆粕價格跌得有點快,3月初現貨價格還維持在4300元/噸,到3月中旬就跌了200元/噸,近期豆粕價格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現貨豆粕價格跌至3900元/噸,部分地區貿易商報價觸及3850元/噸。”華北某糧油貿易商表示。
豆粕期貨也在持續下跌。光大期貨分析師侯雪玲稱,近期豆粕期現價格聯袂下挫,期貨跌破4個月的震蕩平臺,開啟下跌通道。究其原因,宏觀環境偏空是原因之一,美國的硅谷銀行、歐洲的瑞興銀行等風險事件爆出,反映持續加息引發銀行結構性風險加劇,導致宏觀憂慮升溫。
從現貨供給端來看,巴西大豆增產是一大原因。史恒昱表示,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國內1—2月進口美豆1159萬噸大豆,同比增長15.4%,進口巴西大豆224萬噸,同比降低36%;因巴西大豆收獲延遲,促使國內買家從美國采購更多的大豆,不過隨著巴西新豆的批量上市,市場預計4—5月國內進口大豆供應將趨于寬松,伴隨油廠開機的陸續恢復,豆粕面臨累庫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巴西大豆已收割63.1%,巴西出口有望加速。侯雪玲表示,目前市場對巴西大豆產量預估普遍放在1.51—1.53億噸,增產2000萬噸左右,但其中已銷售占比僅40%左右;這意味著有大量未銷售的大豆將集中向市場供應,再考慮巴西庫容有限,巴西大豆銷售壓力大,巴西大豆升貼水急劇下降,帶動國際大豆價格回落,豆粕成本下行。
侯雪玲稱,隨著大豆供應的恢復,國內現貨基本面已經出現變化,逐步從供需兩弱向供增需弱轉變。3月初國內豆粕現貨的供給端,因缺豆、豆粕脹庫、停產檢修等原因,油廠單周壓榨從160萬噸以上下降至140萬噸左右;需求端,因受到養殖虧損、飼料淡季等原因影響,豆粕消費疲軟,走貨不暢,結果出現供需兩弱、基差疲軟的局面。3月下旬,隨著大豆到港量增加,油廠單周壓榨重回160萬噸以上,但需求表現仍差。
“往后看,4月大豆到港960萬噸,5月850萬噸,6月1000萬噸,大豆豆粕大概率進入累庫階段。考慮到宏觀風險沒有完全釋放、國際大豆仍有下跌空間、國內豆粕供增需弱等因素,豆粕基差、豆粕單邊仍有繼續下行空間。”侯雪玲稱。
02多地現貨跌破4000元/噸
農產品集購網研究員沈園冰表示:“今年春節假期后,生豬及家禽養殖消費逐漸清淡,需求遠不及春節前的旺季,且養殖利潤不佳情況導致養殖風險增加,飼料需求放緩,今年1—2月飼料產量有一定程度下降,預計較去年降幅加大。”
養殖行業利潤低迷,生豬去產能是影響飼料需求及限制飼料原料價格的重要因素。
史恒昱表示,今年生豬養殖利潤較去年下滑明顯,國內豆粕消費隨飼料需求回落走弱;非洲豬瘟也引發了需求擔憂,加劇了豆粕出貨的困難,下游終端飼料廠采購多以剛需為主,整體積極性不高同樣制約現貨價格。
飼料行業信息網數據顯示,繼江蘇地區貿易商43%蛋白豆粕報價率先跌破4000元/噸后,3月17日,廣東及廣西兩地貿易商報價亦緊隨其后跌破4000元/噸,江蘇地區價格更進一步下滑,最低出現3940元/噸的價格。
目前,只有東北、西北及西南地區豆粕價格較高,仍維持在4200元/噸左右;華北及華中地區維持在4100元/噸左右;山東、浙江及福建地區報價在4000元/噸之上,不過很快就要跌破4000元/噸的重要關口。
史恒昱表示,短期來看,豆粕價格或維持偏弱震蕩。一方面,宏觀情緒走弱干擾內外豆系市場,盡管上周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再次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至2500萬噸,基本面表現利好,但市場關注的重點依然在于銀行系統風險的解決以及美聯儲在3月份的加息決議。
“另一方面,巴西大豆收獲及上市壓力繼續凸顯,市場供應改善下將對美豆構成有力競爭,并制約豆價上漲勢頭,國內豆粕屆時也面臨累庫壓力;不過,待巴西現貨壓力褪去,阿根廷產量的兌現及美豆新作的播種情況仍可能影響全球大豆供需格局。”史恒昱稱。
03二季度需求有望好于一季度
豆粕是國內最大的植物蛋白粕,是我國飼料行業重要的飼料原料。國內生豬、肉禽、蛋禽、水產等飼料企業均以豆粕為原料。豆粕及雜粕價格的高低、養殖的利潤,會影響飼料端豆粕添加比例及使用量。
隨著飼料原料(豆粕、玉米、維生素等)價格下行,飼料企業采購原料成本大幅下降。侯雪玲稱,在面對終端需求疲軟的情況下,飼料企業會通過下調飼料銷售價格以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近日,多家料企發布調價通知,開始了3月第二波降價。南昌通威、福建詠蛙、漳州鴻益、廣東科綠、廣東澄蓮等料企相繼發宣布,下調顆粒魚料、膨化魚料、牛蛙料、蝌蚪料等產品價格,最高下調300元/噸。
據業內知情人士表示,飼料企業的豆粕庫存多隨用隨采,目前企業一般會儲備15天左右的庫存,因此,在市場競爭下,飼料價格也會跟隨豆粕等現貨價格波動進行調降。
沈園冰也表示,飼料原料價格下跌帶動飼料價格下降,目前原料價格下跌已經傳導至飼料價格,年后飼料價格已累計下調200—300元/噸。
對于蛋雞養殖戶來說,隨著豆粕行情走低,盈利水平有所提升。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產區雞蛋價格逐步漲至4.9元/斤,而雞蛋走貨的成本線逐步回落至4.1—4.15元/斤。
侯雪玲稱,本輪飼料價格下行,更多是通過原料成本下跌實現的,飼料企業利潤維持正常水平。目前在宏觀風險下,飼料原料或仍有下行空間,飼料需求二季度有望好于一季度,飼料消費預計逐漸轉好,后期飼料企業價格下調動力或將逐漸減弱,飼料企業利潤或逐漸增加。
沈園冰也表示,飼料龍頭企業多以玉米、豆粕為主要原料,海大集團、雙胞胎、大北農、新希望、唐人神、通威股份等飼料龍頭都有不少的豆粕原料需求量。豆粕價格持續下跌,對于一些具有大養殖產能的飼料集團,雖然飼料端利潤變化較小,但連續下跌的豆粕價格降低了養殖飼料成本,提高了企業養殖端抗風險能力,有利于提高養殖利潤。
來源:華夏日報、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