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就各魚粉生產國家略述如下:
1. 大陸:
大陸魚粉市場逐漸開發,其主要生產魚粉用魚為提魚,捕獲期在三至六月較多,多集中在東海及渤海一帶。大陸為魚粉需求量最大的國家,而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約有三百多家,每家工廠的生產線不多,僅一至二條,平均每日產能為50MTS,影響于大陸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產量雖大但仍需仰賴進口,魚粉生產品質的提升等問題。
2. 智利:
北智利主要用來生產魚粉的魚為提魚、沙丁魚、及鯖魚,其中后二者的量較少,較好的捕獲季在五至七月,而其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僅三家,而其中最大的兩家即控制98%之市場,其今后的發展方向即增加生產效能,縮減船隊(已由原來之83艘船縮減為61艘),而其影響于北智利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其對未來市場的指標。而南智利方面,主要用來產生魚粉的亦為提魚、沙丁魚及鯖魚,其中前二者的工作較為扎實,而鯖魚則逐年在減少。南智利的捕獲季一般較為穩定,在一至八月捕獲量較大,而其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約二十七家,其今后的發展方向為增加工船,而其影響于南智利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其對未來市場的指標、當地政府的法律政策及鯖魚的捕獲狀況。
3. 秘魯:
秘魯可堪稱魚粉最大的輸出國。主要用用來生產魚粉的為提魚、沙丁魚及鯖魚,其中前者的量較大,而今提魚逐年在減少而沙丁魚則逐年增加。其捕獲季一般集中在五至七月及十至十二月兩期,平均一處可捕期為七個月,其年產量皆可維持在一百六十萬噸左右。而其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約九十八家,有三分之一為上蒸氣干化之工廠,生產能力過剩(80000MT/HR)捕獲能力過剩,其今后的發展方向在降低生產提利潤(工廠生產量須減三分之一,魚才能恢復正常),而其影響于秘魯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其對未來市場的指標、提升捕魚技術、降低工廠及漁船數目、增加蒸氣式干化工廠及控制魚捕獲量。
4. 美國:
美國魚粉的用途較廣,替代魚粉蛋白質的產品亦較穩定,故其魚粉市場與其他國家較為不同。主要用來生產魚粉的為油鯡魚、金槍魚及其他地層魚,其中油鯡提魚的量較大約占65%,其油鯡魚的捕獲期為七至十月,而地層魚則集中在一至三月及六、九、十月。而其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約十九家,其中有七家產要生產油鯡魚。美國生產的魚粉主要在七至九月,大部分為出口,其中捕獲魚之15%--17%用來生產魚骨粉,3%則用來生產魚油,而其影響美國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其對未來市場的指標、生產能力降低、價格低、盈利少、南美魚粉大量進口及LT產品開發成熟客戶多移至LT產品等問題。
5. 挪威:
挪威所生產的魚粉與丹麥相似較為高級,其年捕獲量近因增加BLUE WHITING此項目后較為平穩,捕獲季集中在五至七月及十一、十二月,主要用來生產魚粉的為藍鱈魚、玉筋魚、鯡魚及其他,其中藍鱈魚的量最大,并持續增長,約占38%。而其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由八十年代的七十余家,縮減至十二家,預計至2000年為11家。影響挪威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其對未來市場的指標、資源狀況、玉筋魚難以預測、最大的鮭魚飼料市場受配額限制及人工、植物性蛋白的取代等問題。
6. 德國:
德國與英國相似并無明顯的捕獲期,主要用來生產魚粉的有工紅魚、鯡魚、鱈魚及鯖魚,而其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僅一家。影響德國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其對未來市場的生產及出口。
7. 日本:
日本因大量的濫捕,因今魚獲量雖大,但可作為魚粉用的魚已很少。主要用來生產魚粉的為鯖魚、鱈魚及沙丁魚。而其魚粉產業中生產魚粉的工廠約六十九家。影響于日本魚粉市場的最大問題,即是其魚粉進口費用、允許捕魚總量及人工費用高等問題。日本已是倚賴魚粉進口國家并無魚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