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洞頭縣魚粉加工生產企業洞頭縣海洋資源水產加工廠的治理魚粉臭氣的設備通過了審核驗收。該設備利用“三塔吸收法”吸收了90%的魚粉臭氣,現場的驗收人員感受了一回沒有臭氣的魚粉生產。
就是這家魚粉生產企業,在這套治污設備試運行之前,曾因遭居民投訴而被責令限時整頓。2002年底,當洞頭縣環保局委托某環保公司攻關成功“魚粉臭氣”治理項目后,該廠成為頭一批主動要求治理的企業之一,因此還享受了環保局給予的5萬元扶持資金以及5萬元政府低息貸款。
洞頭原有魚粉生產企業四五十家,加工時產生的臭氣長期困擾居民。多年來,當地環保部門與魚粉生產企業一直進行著“貓捉老鼠”的游戲。企業為經濟效益常常夜間偷偷生產。哪怕居民半夜投訴,環保局半夜出動執法,也收效甚微,那些受處罰的企業沒幾天又“死灰復燃”。如此反復,造成“惡性循環”,居民埋怨環保執法不力,環保部門則疲憊應戰。
為此,洞頭縣環保局調整思路,決定改變“救火”式的執法方式,轉變職能,主動服務企業,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資金上給予扶持,引導企業主動配合治理。環保局幫助企業聯系大專院校環保專業的教授,針對治污項目進行技術攻關,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對第一批主動要求治理的企業,在購買治理設備時,環保局將給予30%的補貼,縣財政也給予資金扶持。治理設備通過驗收后,還將享受減免排污費的優惠政策。僅此一項,企業每年可減少4萬元左右的支出。對于那些心存僥幸不投資進行治理的企業,洞頭縣環保局根據相關法規嚴格執法,給予最高額度的罰款并每年收取最高額度的排污費。大多數企業都選擇了主動治理,飄浮在海島上空的魚粉臭氣終于消散。
根據這一思路,洞頭縣環保局還完成了對羊棲菜加工企業的污水治理和餐飲業的油煙污染治理。企業放心了,百姓舒心了,環保局也告別了“疲憊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