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粉是飼料工業的重要原料,它的營養作用是其它原料所難以完全替代的。2005年,中國飼料工業總產量突破了1億噸大關,魚粉做為我國飼料工業的戰略性資源,也在2005年市場上有了不俗表現。
回首2005年,中國魚粉市場是與眾不同的一年:
1. 國內市場回顧
1.1總體情況:
2005年,中國的魚粉市場創下了多個歷史紀錄,但是經銷商的利潤卻并未達到歷史的高點,國內的價格總體呈現平穩下滑走勢,而國際市場魚粉價格卻在不斷攀高。中國盡管在進口數量上史無前例,但在采購上卻無話語權,處于被動地位。外盤價格一路狂飆,中國無奈一路追捧。
1.22005年國內魚粉“五高”特點:
1.2.1進口數量創歷史高點
2005年1-12月份,中國進口魚粉數量為158萬噸,同比增長40.7%,為中國歷史上進口魚粉最多的一年 (如圖1)。從月度進口量來看,1-8月份,進口量明顯高出歷史同期各月,尤其7、8月份進口數量高于同期150%以上,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于國內魚粉市場需求強勁的結果,而9-12月進口量呈現逐漸下滑態勢(如圖2),主要是由于秘魯捕魚量減少,產量下降。
圖1 2001-2005年魚粉進口數量比較
圖2 2003-2005年魚粉月度進口數量比較
從中國進口國別來看,秘魯、智利、美國仍是最主要的進口國家,總計分別占到了我國魚粉進口數量的90%左右;2005年進口魚粉數量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從秘魯和智利進口數量的增長,分別較同期增長了36%和106%(如圖3)。
圖3 2005年中國進口魚粉國別比例
從進口海關來看,主要有:上海、黃埔、福州、大連、天津和廣州六大港口,共計占到進口數量的80%以上,其中上海、黃埔是最主要的進口港,占全部進口數量50%以上(如圖4)
圖4 2005年各地進口魚粉所占比例
我國魚粉資源極為緊張,每年魚粉出口數量很少,2005年1-12月共計出口魚粉3,356噸,同比下降33%。
1.2.2進口成本屢破新高
2005年,秘魯魚粉價格持續攀高,創近年來的新高,2005年全年秘魯魚粉價格呈全線上揚走勢,截至2005年底,FAQ64%以上蛋白魚粉價格在FOB670美元/t左右,高于2004年同期130多美元/t,上漲幅度超過20%(如圖5)。
外盤價格的持續走高,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由于秘魯方面實行捕魚配額制,因此產量固定,而在中國需求不斷追漲的情況下,價格屢破新高。同時,2005年,國際原油價格創下歷史最高點,一度突破70美元/桶,從而帶動了國際運費的高漲,進而使2005年魚粉到港成本也隨之上揚至近年高點。
圖5 2002-2005年秘魯FAQ魚粉FOB價格走勢
1.2.3期末庫存量達近年高點
2005年,隨著進口魚粉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國內港口魚粉庫存量也相應增加,2005年末庫存量為10.5萬t左右,為近年來期末庫存最高值,同比提高超過30%,是2001年期末庫存量的10倍(如圖6)。但這樣的庫存量,并沒有使國內經銷商感到太大的壓力,考慮到2006年預期高位價格,經銷商2005年底出現惜售情況。
圖6 2001-2005年國內進口魚粉期末庫存
1.2.4集裝箱運輸量出現高增長
2005年,國內進口魚粉采購方式上出現明顯變化,集裝箱采購明顯增加,2005年全年集裝箱進口數量為33萬t左右,占到全部進口數量的20%以上,較2004年集裝箱進口量增幅超過100%。采取這種進口方式,使采購數量分散而靈活,這種采購方式在今后魚粉進口中比重將會不斷增加。
1.2.5魚粉價格總體處于歷史高位
受外盤價格持續高位的影響,2005年國內魚粉價格總體居于較高水平,2005年國內主要港口魚粉年度平均價格約6042元/噸,為近年最高的一年,比2004年均價高于100元/t以上。從月度均價格上看,除各別年份外,大多時間里高于歷史同期(如圖7)。
圖7 2002-2005年國內進口魚粉月度價格走勢
從魚粉與豆粕的比價來看,兩者的價格比值一直處于2.3-2-5之間,這一方面說明魚粉與豆粕的價格之間一直保持穩定的制約關系,二者走勢相當,另一方面,這個比價處于合理范圍區間的上限,說明魚粉價格相對偏高(如圖8)。
圖8 2005年國內進口魚粉與豆粕價格比較
1.3供需情況
1.3.1 生產
2005年我國魚粉產量仍然不高,全年產量約30萬噸左右,與2004年產量大體相當。山東省和浙江省由于靠近東海和黃海的鳀魚魚場,因此仍是我國的主要魚粉產區,其次有遼寧省和廣東省等。近年我國鳀魚產量穩定在較低水平上,山東和浙江的魚粉加工廠較前幾年已經有所減少。國產魚粉在價格和質量上仍有一定的優勢。鳀魚資源的保護仍是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1.3.2 消費
2005年國內魚粉總供應量約185萬t,消費量約為170萬噸左右,同比提高約25%,整體供略大于求。2005年中國飼料工業受到孔雀石綠、豬鏈球菌病和禽流感等突發事件的影響,但是全年飼料產量仍然保持快速發展,全年飼料總產量預計突破1億噸大關,其中,水產料、特種養殖飼料增幅都在10%,上半年活豬的較高存欄量也使豬飼料生產出現大幅度增長,這是國內魚粉需求量保持較高增速的重要原因。
2 國際市場回顧
2005年的國際魚粉市場,南美限產、北歐減產、美國颶風,總體產量決定了魚粉出口國仍然是有十足把握的賣方市場。2005年,整個魚粉世界對中國魚粉強勁需求表示吃驚和興奮,中國的大量進口是2005年世界魚粉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另外,世界原油價格的上漲,導致了魚粉生產企業在捕魚、加工、運輸過程中,成本不斷提高。
2.1 捕魚量
2005年,世界五大主要魚粉生產國,即IFFO五國(秘魯、智利、丹麥、挪威、冰島)捕撈量(魚粉用魚)達到1450萬噸,較2004年的捕量下降了約12%,較10年的平均水平1570萬噸下降了約8%,其中秘魯的捕魚量達到857萬噸,智利的捕魚量約為346萬t。
2.2產量
五個國家的魚粉產量約為320萬噸,較2004年的產量下降了12%,其中秘魯的產量占59%,約為190萬t,智利產量約占24%,為77萬噸,丹麥、冰島和挪威三國產量約為55萬噸左右,占17%。
2005年全球魚粉產量約為580萬噸,比2004下降約8%。
2.3貿易量
2005年秘魯魚粉出口量共計193.2萬噸,較2004年增長15.5%,其中出口中國數量共計104.0萬噸,較2004年增長28.4%,出口德國23.0萬噸,較2004年增長61.6%,出口日本16.4萬噸,較2004年減少7.1%。
智利的出口數量達到64萬噸,超過2004年約30%,北歐地區出口量達到48萬t,同比下降10%左右。
2.4 魚油產量
IFFO-5國的產量在2005年約為60萬噸,比2004年下降7%,出口約達到45萬噸左右,基本于2004年持平。
2.4魚資源保護力度加大
2005年,世界主要魚粉生產國更加注重魚資源的保護。在秘魯,“魚資源管理計劃”在2005年充分展開,規定今后每年捕魚量要在保持魚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合理的捕撈;在智利,“捕魚配額體制”規定在穩定產量的情況下要充分運用。在北歐,三種主要的生產魚粉的原料魚:毛鱗魚(Capelin)、藍鱈(Blue Whiting)和沙鰻(Sand Eel)產量正日益減少,這也是2005年該地區魚粉產量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政府已經注意到這些問題,并逐步采取保護措施。魚粉生產國今后將更加注重魚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3. 2006年魚粉展望
3.1 國內魚粉市場的幾點思考
3.1.1 蛋白資源緊缺 魚粉需求將擴大
我國是一個蛋白資源緊缺的國家,蛋白資源缺口十分巨大,2005年我國的大豆進口就達到創紀錄的水平。2006年中國的水產業和畜禽養殖將會繼續快速發展,魚粉作為不可或缺的蛋白原料,需求量將繼續擴大,而面對國際市場上有限的魚粉產量,中國企業將面臨巨大考驗。
3.1.2 市場競爭加劇 進口方式深刻轉變
國內魚粉進口的形式正發生深刻的變化:多年以前,國內飼料廠要想采購魚粉,基本是從國內經銷商手中購買,而國內經銷商是從香港或國際貿易公司手中采購,這些國際商家的貨又是從國外生產廠家采購;近幾年這種狀況有所變化,香港或國際貿易商從國外生產企業購得后,可以直接銷給國內貿易商和飼料廠,這樣國際商家就可以取得原來由中間商賺取的那部分利潤;而近一兩年情況再次發生變化,尤其在2005年,無論是國內貿易商還是飼料廠,直接從國外采購的企業大幅增加,這樣形成了國際(香港)商家、國內貿易商和國內飼料廠三足鼎立直接面對國外企業的局面。
利潤競爭決定形式的改變。過去,魚粉信息的不對稱性、大企業的壟斷性,使貿易商、經銷商有較好的利潤,但是隨著市場信息的逐步透明化、各方企業實力的增強、加之國際貿易環境改善,國內貿易商和飼料企業出于利潤的考慮,必須走出國門,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這種貿易方式的深刻轉變,標志我國的魚粉貿易市場正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這種方式將在2006年及今后將會繼續前行和擴大。
3.1.3 語失定價權 對外呼喚同盟
中國是世界市場的最大買家,但由于長期以來分散進口、各自采購,因此一直缺乏魚粉價格話語權。產地配額限制,調控魚粉的供給量,這種趨勢已經愈加明顯,這極易造成魚粉價格居高不下。長期以來中國被迫追隨國外商家的談判定價,未來我國魚粉進口也有可能象大豆進口一樣,為此付出高額代價。
定價權的爭奪,不僅發生在買賣雙方之間,在買方陣營內部,也存在激烈的博弈。為了抗衡供應商的集中優勢,國內有條件的商家可以聯合起來,采購量大了,談判的砝碼就重了,才有可能把魚粉的進口價格降下來,降低企業的原料成本。
“合并采購量,共享協議采購價格”,這是國內部分行業,也是國外商家的慣常作法。國內魚粉市場能否形成真正的采購同盟,未來需要時間和市場的考驗。
3.1.4 圖破壁 科研亟待加強
魚粉營養價值高,但價格也較高,又難以完全替代,因此要加強科研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研究魚粉相關問題,降低飼料成本,這急要突破,也蘊涵巨大商機。首先,要研發魚粉替代品,價格低廉且替代效果要相對較好;其次,加大研究力度,合理調整飼料配方,保證魚粉的有效利用,避免大量浪費的現象;第三,我國鳀魚資源十分有限,如何保護或擴大目前的資源,如何提高我國國產魚粉的品質和數量,也是一個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3.2 世界展望
3.2.1 魚粉展望
2006年世界魚粉市場基本上是保持近兩年的發展態勢,預計IFFO-5國的總捕魚量約為1360萬噸,預計下降6.6%。
秘魯的捕魚量會因捕魚政策原因而使總量較2005年的有所下降,預計為750萬噸左右。
智利的捕魚量也將較上一年度下降,約達到320萬噸左右。南智利捕魚配額將普遍下降,其中:杰克鯖魚的捕撈配額將從2005年的140萬噸將至133萬噸,降幅5%左右;鳀魚和西班牙沙丁魚的配額將從2005年的185萬噸降至171萬噸,降幅8%左右。
北歐地區捕魚量很難復蘇,預計捕魚量僅為260萬噸,其中丹麥為100萬噸,冰島為95萬噸,挪威為65萬噸,這與2005年水平相差不多。
IFFO-5國出口量預計為270萬噸,同比下降13%,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產量下滑,而不是缺少需求,2006年年底的庫存預計在34萬噸,將處于歷史上較為吃緊的時期,而2005年的庫存量預計為48萬噸。
4.2.2魚油展望
魚油的生產取決未來的捕魚狀況,2006年的產量預計將進一步下滑,將達到53萬噸,同比下降12%,這自然影響到出口問題,預計僅為34萬噸,且年末的庫存也會很低。
總之,2006年國際捕魚情況不容樂觀,賣方市場格局很難改變,價格仍將總體在高位運行,大幅回落可能性較小。中國作為一個魚粉進口大國和消費大市場,價格將繼續追隨國際市場。2006年將是一個不平靜之年。
(注:轉載務請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