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粉價格的暴漲,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魚粉貨源有限。
魚粉集中在秘魯等幾個國家生產,當今各國都注意資源保護,都實行禁捕期和限量捕撈。由此,秘魯下半年可提供出口的魚粉量只有30萬噸。而智利為提高利潤,建設了許多專門把鯖魚加工魚片和罐頭的食品廠,魚粉原料更少了。
二是國際市場魚粉供不應求。
隨著飼料工業持續發展,魚粉需求量相應增加。特別是成為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的中國,飼料總產量已超過1.1億噸,魚粉進口逐年增加。2003 年中國進口魚粉80萬噸、2004年112萬噸、2005年158萬噸,占了世界魚粉貿易量40%,造成了國際市場魚粉的供應緊張。
三、剛性需求決定了價格上漲。
飼料工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這一局面決定了魚粉需求量的膨脹。當前又進入生產旺季,在水產、乳豬料等部分飼料配方中,魚粉還無法替代;今年亞洲地區新投的鰻苗多達140噸,養殖所需的魚粉將不少于10萬噸,這些剛性需求決定魚粉價格的上漲。
四、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炒作”的“火上加油”。
由于魚粉緊俏,趨利性驅使了供應商、經銷商、加工商趁機炒作,火上加油。5月18日,秘魯魚粉出口商開會商討外盤報價問題,報65%基準FAS 參考價格為1200美元/噸。在賣方形成價格聯盟之下,買方一盤散沙,不斷向賣方詢價,推動了賣方不斷抬價。據說,不久前,國內三家經銷商同時到秘魯采購,各自“秘密行動”,互不通氣。這三家此行期間,秘魯魚粉一天上漲100美元/噸左右,出口商為此喜不自禁。而國內有的進口商見價格日漲,則以不報價、不銷售來“囤積居奇”,以求暴利。甚至歷來處在競爭之中的飼料銷售,也出現“禮讓”市場的現象。有的批發商居然“閉門謝客”,飼料惜售和限售的罕見現象也出現了。
以上原因促成了魚粉暴漲和以魚粉為主要原料的水產飼料價格猛漲,有傳言說,9月份甚至可能出現“斷檔”。對此,該怎麼看呢?
有專家認為,從長遠看,魚粉來之于自然資源,在需求有增無減的情況下,魚粉趨少、趨貴的走勢在所難免。所以,要維持以魚粉為主要蛋白源的水產養殖業穩定發展,開辟魚粉替代品迫在眉睫。但是,當前的魚粉價格飚升狀態亦極不正常。根據魚粉進口量統計和歷年消耗量比較, 2006年上半年整體供求并沒有出現嚴重不平衡。魚粉價格暴漲的原因,存在一定的炒作原因。海關進口數據表明,2001-2005年的5月份進口量最低的為2004年,數量是4.9萬噸;2005年為7萬噸;2006年則5月份的總供應量至少在13萬噸左右,雖然部分未到貨,但并未出現魚粉短缺問題,市場可供量還不到“供不應求”的地步。當前的緊張局勢,實際上是魚粉進、出口商造成的。這個局面促使飼料業著力開辟新的蛋白源和調整“僵化”多年的配方,也不失為壞事變好事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