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的魚粉市場跌宕起伏,卻讓人傷心不已,而痛苦依然在持續。
下半年會如何?讓我們拋開過去,展望未來。
毫無疑問,上半年所有的地球人都看錯了魚粉市場,一個沒想到是進口量會這么大,1~5月份43.4萬噸,超過去年6%;二是沒想到走貨這么差,1~6月份只有15萬噸左右。進口增加在非主流魚粉上面,數量在10萬噸左右;而出貨減少至少5萬噸以上,導致國內港口庫存龐大,再傳導到秘魯,結果造成目前惡性循環的局面。換句話說,原因有兩個:一是庫存大,進貨多于出貨。二是外盤價格下滑影響國內市場。
那么下半年會不會有所改觀?
有。
1、進口量將直線下降:從目前預計來看,7~10月份的進口數量不會超過10萬噸,其中秘魯魚粉約5萬噸(大船3萬噸,集裝箱2萬噸。據悉,鑒于目前嚴峻的狀況和前期的虧損,香港貿易商至少取消了2條大船,還有為數不少的集裝箱艙位);非主流魚粉5萬噸左右(由于港口秘魯、智利及國產魚粉價格下跌,非主流魚粉逐漸失去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并且面臨即使降價也賣不出去的尷尬局面,貿易商同樣虧損嚴重,所以后期進口非主流魚粉的數量將急劇下降)
2、港口出貨將增加,港口庫存將平穩下降。
上半年魚粉出貨緩慢的原因主要是天氣惡劣導致水產啟動推遲1個月以上的時間,引發了出貨慢----價格下跌----出貨更慢----庫存增加----出貨更慢----價格更低。。。的惡性循環。當然,豬養殖的困境也是部分原因。
而目前南方天氣恢復正常,水產特別是蝦料生產完全恢復,港口出貨逐日增加,因此,可以預計,后期港口庫存將穩步下降。
3、當然,影響國內價格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外盤價格的不斷走低,但是一定要考慮時間問題和進口數量多少的問題。
首先從裝船期看,外盤低價貨的實際影響要到9月份才會發生,因為低價魚粉要九月份以后才會到港,而那時魚粉使用高峰即將結束,對工廠意義不大(7、8月份到港的兩條大船,包括部分集裝箱貨,成本還在1000美圓/噸CNF以上,折合人民幣還在8000元/噸)。同時低于900美圓/噸CNF----7200 元/噸以下的到貨數量極其有限,截止目前只有幾千噸而已,對市場的實際影響不會很大。而進口成本在7200元/噸,如果能賣7300元/噸以上為什么要虧損哪?
所以在看外盤的影響時,要注意外盤的低價影響主要是心理上造成飼料廠采購觀望,貿易商銷售出現恐慌。一旦市場出現好轉的跡象,貿易商、飼料廠心態改變,市場的變化會很快出現。
另外,要考慮的就是外盤還在不斷走低對后市的影響。
無庸質疑,外盤的下跌對國內市場肯定是巨大的打擊,否則按照目前的港口消耗情況,不至于出現價格不斷拋低的局面,但是一定要看到,隨著秘魯魚粉行業壟斷的加強、大廠資金實力的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在增加,直到昨晚為止,大廠還在聯合,希望將魚粉價格維持在900美圓/噸FOB----940~950美圓/ 噸CNF中國。他們會看到中國多多少少還會有些需求、歐洲的德國和其它如土耳其,日本、臺灣等的需求還會出現,只是時間問題。另外,即使到下個捕季前還有 20~30萬噸的庫存,由于秘魯干燥少雨,完全可以存放起來慢慢銷售,甚至考慮減少下一捕季的配額數量來減輕壓力,畢竟魚粉具有資源性的優勢。
再說到底,假設秘魯抗不住壓力市場崩盤(這個情況出現的概率比較低),但是對我們來說內盤和外盤已經分離,外盤對國內市場沒有實質的影響,因為沒有人會再去買貨了,因為中國人永遠買漲不買跌,外盤再低也進不來。看看有能力買外盤的貿易商,哪一家的現貨庫存不是在萬噸甚至兩三萬噸以上,他們會去買嗎?會,但是是為明年---2008年買貨而不是今年買貨了。
4、具體看魚粉到貨和消耗情況:
目前港口庫存30萬噸,后期到貨10萬噸(其中7月份3萬噸、8月份3萬噸、9月份之后4萬噸),下半年可供應數量約40萬噸。預計可消耗數量7~9月份20萬噸(其中蝦料15萬噸以上,皮毛養殖4萬噸、豬料4萬噸、淡水魚料3萬噸、特種----鰻魚、海水魚料、蛙料等等3萬噸、其它1萬噸),9月底國內港口庫存有望降低到20萬噸以下,進入國內市場可以接受的范圍。
綜上所述,下半年隨著國內消耗的增加、進口數量的減少、外盤實際影響的減弱、重要的是港口庫存的不斷下降,國內魚粉市場將逐漸恢復穩定。因此目前貿易商的恐慌和繼續拋售導致虧損的繼續增大是不必要的,飼料廠追高殺低也是不理智的,魚粉市場將逐步走出混亂,達到飼料廠可以接受現貨價格,賺取合理利潤、貿易商虧損減少,內外盤價格順價的理想局面,為2008年的魚粉貿易,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