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玉米市場方面,CBOT玉米收盤走高,收復失地。CBOT7月玉米合約收高3美分,報每蒲式耳295.25美分,9月玉米合約收高3美分,報每蒲式耳290.25美分,12月玉米合約收高3美分,報每蒲式耳288美分。從早盤的三個月的低點反彈,技術面超賣,小麥市場上漲,提供了比價支持。
分析:
國內玉米市場:
部分地區下降的主要原因:
1、養殖戶利空 近日調查研究顯示,3月以來飼料原料的大幅度上漲,挫傷了一定量的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特別是蛋雞戶,李潤空間一直在持平和虧損之間徘徊。以目前原料玉米在山東聊城為例,在今年初2月的最低價1140上漲到4月30的1420,漲幅在280元/噸,飼料公司必然提高飼料成本價格,一般都上漲100元/噸,占飼養成本的60%以上的飼料價格上漲并沒有延伸到雞蛋上來,最高價格在“五一”黃金周達到4.9元/公斤,最低4.2元/公斤,利潤空間非常狹小。
2、飼料企業舉步維艱 飼料工業作為轉化農業和畜牧業的一個中間產業。本身以農業原料生產飼料而應用于畜牧業上來。近日由于原料市場大幅度提升,養殖業由于前期禽流感疫情的影響大大挫傷了養殖戶的積極性,采購飼料積極性減少,飼料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3、部分貿易商尷尬面對現實 國內玉米市場在3月份得以已在放大,飼料企業采購玉米在一定時間上消化庫存,更多的貿易商在前期價格不菲的情況下,收購玉米并囤積,前期吉長春玉米收購價一般在1100元(標準水分)以上,更多貿易商預期玉米價格會上漲至1300元/噸,但目前長春站臺價仍保持在1200-1220元/噸,更為突出的南北兩大港口囤積玉米數量龐大,天氣因素和養殖業利空使部分貿易商不得不接受現實。價格回調是情理之中。
國際玉米市場:亞洲玉米需求平淡,采購商觀望。預計近期國際市場會在理性中調整。
今日看點:
1、17日貿易商稱從曼谷到西非國家的海運費價約為每噸75到76美元,高于早先的72美元。
2、中國在截止到5月13日的一周里,再次從太平洋西北口岸裝運了5.25萬噸美國小麥。韓國也尋購2萬噸美制粉小麥,原因是近期小麥期價下跌以及周一美元走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