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玉米市場出現新的發展格局,由于今年中原玉米產量下降,以及山東等地的自然災害影響,中原玉米可供應數量已經明顯減少,3月中旬中原玉米外運數量已經不足。目前,該地區除少部分地區仍在發運外,其余大部分地區的外銷活動已經停止,一些大型用糧企業開始將采購方向投向東北地區,受此影響,國內玉米市場的季節性消費高峰期相對提前。東北玉米的外運數量雖然也沒有大批量外運活動,但主要因素并不是受華北、黃淮玉米影響,而是東北鐵路運輸吃緊造成的。
今年我國玉米供需情況如下:
產量:2002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為2450萬公頃,由于受棉花、大豆面積的擴增以及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影響,2003年玉米預計下調至2306萬公頃,降幅在5.87%,因此將導致玉米可能出現減產。
消費方面:國內分析人士預計2003年度的玉米供給量為1.242億噸,這其中包括約20萬噸的進口,而消費當中,飼料占8900萬噸,工業消費占1250萬噸,出口占1000萬噸,再加上其它類的部分消費,估計年度總的消費量在1.29萬噸左右,從而產生約500萬噸的供需缺口,市場原有供大于求的局面將大為緩解,并帶動其庫存的不斷降低。
但據美國農業部本周二公布報告認為,中國2003年玉米產量預計為1.22億噸,略低于去年的1.23億噸。
出口方面:由于國家政策支持以及價格上的優勢,2003年我國仍將出口約1000萬噸的玉米。以進口國韓國為例,中國玉米到該國港口CNF報價為每噸115-118美元,而美國玉米要在135-138美元。另外,由于美國玉米與國內玉米在中國口岸約有200元左右的價差,因而玉米進口量仍不大。
目前,中國貿易商正在考慮把玉米的銷售價格定為FOB價每噸110-115美元,或者8月和9月船期的價格更高一些。截止目前,直到7月的船期價格為每噸107-108美元,甚至為每噸105美元。
總的看來,由于國內玉米出口、內銷以及補庫需求均較為龐大。市場利多因素占居著上風:
1、國內玉米將繼續大量出口。由于出口須組織大量貨源,因此當前吉林地區玉米貨源明顯緊張。雖然有關玉米出口補貼數額尚未公布,但是各方估計,大約為330-340元/噸,比去年略有減少。2、吉林農民惜售。3、有關于今年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減少的心理預計,也是支撐市場價格的有利因素。
因而預計,玉米價格在目前的價位上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后期仍存有一定的上行空間。
|
|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