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局部和臨時的“治超”行動相比,這次“治超”由國家交通、公安、工商等七個部委聯合部署,全國統一行動,而且僅集中整治時間就長達一年,力度可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從目前超載情況看,大多數貨車超載量在一倍以上,若按正常核定載貨量來運輸,起碼要少運一半。這意味著原先一輛車超載可以運完的貨物,現在起碼要用上兩輛車,運輸費用自然就會增加。而去年華北地區聯合“治超”就引發了當地運價上漲,也加快了當地煤炭價格的上揚。因此,這次全國性、多部門聯動、長時間整治的“治超”工作必定會影響運價上升。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說這次“治超”引發運價上升,不如說運價“回歸”比較貼切。因為目前的汽車貨運的價格不到1992年的一半。而12年來,油價、通行費、人員工資已大大上漲,運價卻持續走低,使公路貨運業走入了惡性競爭的怪圈。維持這一怪圈的就是普遍的超載、超限運輸,公路貨運到了不超載、超限就無法生存的地步。全社會和交通基礎設施為超限、超載運輸付出了慘重代價,全國7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因超載引發,全國每年因超限、超載損壞的公路基礎設施價值達300億元。因此,業內人士認為,運價適當地回升,對遏止超載、超限運輸會起到積極作用。
當然,為了避免運價的大幅、過快上漲,保持社會穩定,有關方面著手對一些公路運輸業的不合理收費進行清理,并將裁撤一批收費還貸到期的公路收費站,以減輕運輸企業負擔。“治超”的處罰也更加人性化,除了首次查處不罰款外,連罰款的標準也比以往低很多。
據了解,這次“治超”還明確規定,對油氣等化學危險品運輸車輛和關系民生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重源頭管理,中途不卸載”。同時,為了保障正常的運輸秩序,我省已組建了由48個大型貨運企業聯合參加的運價監測網,及時把握運價動態。有關方面還按每25萬人10輛5噸以上大貨車的標準,調集了一批應急運力,以滿足正常的運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