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國內玉米供需基本平衡。近日,東北地區迎來大面積降雨天氣,旱情得到進一步緩解,預計東北地區玉米等農產品將有望增產,這一預期得到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可,產量的增加勢必會對玉米價格的上漲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從國內玉米的庫存情況來看,由于上半年國內玉米需求量和出口量均較去年有明顯下降,因此從目前來看國內庫存仍然比較充足。上半年國內玉米需求由于受到禽流感的影響,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國內養殖業和飼料加工企業一度陷入困境,隨著疫情的解除和養殖業的恢復,國內玉米需求有望提高,但由于今年需求旺季不旺,因此玉米需求量并沒有如預期的一樣遠遠超出供給量,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后市國內玉米仍將處在供需平衡的階段,并且預計會持續到下半年,所以從供需平衡角度來看,供求關系平衡是促使玉米價格平穩的重要成因。
國際玉米市場:16日CBOT玉米繼續下跌,創下新低。CBOT9月玉米合約收低3.25美分,報每蒲式耳239.25美分,12月玉米合約收低2.75美分,報每蒲式耳247.5美分。本周9月合約跌幅達到7.25美分,12月合約跌幅達到4.75美分。大盤再創新低,當日沒有新的支持性消息來鼓舞買家入市。
今日看點:
1、“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十七日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
該中心的方向是進行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名稱為“一二三,二三四超高產工程”的研究計劃,是在中國糧食一、二、三熟地區分別建立畝產兩千斤、三千斤和四千斤的技術體系,建設一到兩億畝超高產田。
2、美國專家提示市場人士,未來國際玉米需求雖然強勁,但是產量可能會超過用量,導致期末庫存增長。玉米價格很難上沖到250美分,卻可能跌到220美分的區域。
3、江西:糧食直補顯現“三增”效應。增種效應:據統計,江西今年早稻實際播種面積達1942.5萬畝,同比增長19.5%。增投效應:據調查,直補資金的到位,使農民用于購買耕牛、農具的投資比上年增長了56%。增收效應。
今日國內玉米動態:
大連港平倉價保持1300元/噸,港口庫存量大。
山西:太原玉米收購價1300-1320元/噸,出庫價1340元/噸,平穩;
山東:泰安2級玉米水分在14-15%的入廠價格為1440元/噸,比上周上揚了40元/噸;
廣東:黃埔港口價位1420元/噸。深圳玉米報1400元/噸,1390元/噸成交,還有部分1380元/噸的成交價,與昨日持平;
福建:廈門市2級黃玉米港口平倉價為1470元/噸,比上周上揚了20元/噸;部分質量好玉米報價在1490元/噸,質量差仍是1420元/噸;
江蘇: 南部地區標準水分的2級玉米南京、蘇州、無錫到站價均維持1440元/噸;北部產區鹽城標準水分的3級玉米的出庫價格為1520元/噸;淮安、連云港、宿遷、徐州標準水分的3級玉米的出庫價格為1400元/噸, 均比上周持上揚了2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