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影響玉米因素分析:
據農業部、國家糧食局估計,今年糧食總產將與去年持平或者略高,當年生產與需求仍然存在缺口,但由于庫存充足,足以保障糧食供求平衡,應當說,供需前景仍將看好。
目前國際海運費仍持續走低,但降幅趨緩。今年國際海運費走勢軌跡與去年相似,但沖高點位較低,且反彈時間也相對滯后。2005年1-4月國際海運費走高,最高沖到68美元/噸,后受中國進口放緩影響,開始逐級下跌,到7月末跌到37美元/噸,至今仍無反彈跡象。相比2004年1-4月中旬由于對礦石和糧食需求強勁,船只供應緊張,巴拿馬級貨輪美灣到中國運費最高沖至75-80美元/噸;4月下旬南美谷物收獲步伐緩慢、中國政府加緊信貸控制,對船運市場造成不利影響,船運市場進入長期修正階段,6月底船運價創下37美元的低點,7月份中國需求回升,巴拿馬型干散貨船運價大幅上揚,船運市場進入冬季后,運價逐漸攀高。
政策動態。國家政策手段的調控---最低收購價、進出口調控、陳糧拍賣及輪換如何及何時運用。近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密切關注糧食價格走勢,可以看出些政策的動向。研究中心綜合分析認為今年糧價持續走低的可能性很大。應落實好對重點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在糧食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格時,要保證指定的糧食經營企業按照最低收購價格敞開收購。此外,可擴大玉米出口,同時控制好小麥進口的數量和節奏,防止由于進口調控失當,超量進口打壓國內糧價。要控制國有糧庫替換陳化糧的時機和節奏,避免對糧食市場的沖擊。因此如果國內玉米豐收,玉米出口啟動的可能性增大。
人民幣匯率改革暫告一段落,在不遠的將來不會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匯率。中國人民銀行鄭重聲明,人民幣匯率初始調整水平升值2%,是指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初始時刻就作一調整,調整水平為2%,并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后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且人民幣5年內不會自由兌換。
今年各國畜禽疫情不斷,而去年是時間段較為集中地爆發。近期我國四川發生的傳染人的豬鏈球病,日本在東部一處養雞場發現新的禽流感病例,地點距離6月下旬以來幾例禽流感的發生地不遠,不斷出現的疫情,對人們的消費心態產生影響。
美國玉米生產消費情況。美國中西部受熱浪影響,今年玉米可能減產。但近期的降雨使許多仍然存有相當數量陳作物地區的作物長勢良好。不過為減少進一步的損失,仍需要有更多及時雨。交易所監控市場的可交割玉米庫存比一年前水平增加46%,一些地區農民更愿意銷售去年豐收的陳作物。倉庫中仍有大量玉米,且家畜業的報告顯示受到7月酷暑影響,所消費的飼料大大減少。但由于今年美國氣候條件并不如我國,產量情況仍存在較大變數。
綜上述,后期國內玉米的走向一方面要看需求增長的快慢,同時,新季玉米的產量趨勢也不容忽視。總體,短期內國內玉米強市格局仍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