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年度玉米銷售特點又發生了變化,從集中賣糧轉變為全面賣糧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從考察團一路了解的情況來看,從10月份玉米下市至今,農民的玉米銷售量不足10%,雖然這里面有一些霜期拖后、收獲期延遲的原因,但農民惜售的心理也非常強烈。從吉林省幾家玉米深加工企業的收購情況看,門前送糧車寥寥無幾,而去年11月份送糧車則排成長龍。以長春大成公司為例,去年同期高峰時收購量達到8000噸/日,而今年最高僅為3000噸/日。
明年酒精行業競爭激烈
明年可能會出現全國范圍的酒精生產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據悉,目前企業的酒精生產成本在350—400元/噸,玉米收購價格在1240—1250元/噸(折合標準水份后),在這個價格上企業還有一定的生產利潤,如果玉米價格繼續上漲到1350元/噸以上,酒精企業就會出現虧損。目前,玉米價格上漲速度明顯加快,而酒精價格基本上維持在4400元/噸,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企業的利潤空間會很快消失,酒精企業之間的競爭與淘汰將不可避免。
2007年玉米大量上市之后可能會出現多方搶糧的現象。由于近年美國的玉米乙醇消費量快速增長,加上基金的炒作,從今年8月2日起CBOT玉米期價大幅走高。國慶節過后,國內玉米價格也逐步走高。市場人士認為,目前陳玉米庫存基本消耗完畢,新玉米推遲上市導致了此次玉米價格的上漲,國內玉米消耗的剛性增長也將對玉米價格長期走牛提供支撐。例如,國內指定的四家玉米乙醇試點企業的年酒精加工能力已增加到300萬噸(將消耗玉米1000多萬噸),而且可能在今后幾年內增加到500萬—600萬噸,同時全國各地還有大大小小的酒精生產企業,其玉米深加工能力合計也在1000萬—2000萬噸。
2006年產玉米品質有所下降,主要體現在水分高、干糧容重下降。同時,由于今年吉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暖冬現象,目前多數地區還沒有上凍,玉米的脫粒工作無法展開,當地玉米還沒有大量上市。據悉,深加工企業每天的玉米收購量在1200—1500噸,與高峰時的2500—3500噸相比,數量明顯減少。據估算,吉林省大部分地區玉米集中上市的時間將在12月15日左右。
總體來看,東北產區出現多主體爭相采購的可能會比較明顯,上市推后而多主體采購關內玉米后又集中東北采購,東北地區農戶銷售習慣的改變預計短期東北地區玉米上漲后難以出現深度的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