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北地區玉米是否會如市場預期的一樣隨著氣溫的下降而會大量上市?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主要從以下3方面因素制約:
1. 農戶銷售玉米的季節性不明顯
目前,農戶銷售玉米基本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性,資金充足,產區農戶銷售已經改變了原來集中銷售的局面,農資價格上漲,種植玉米的成本上調,農戶會選擇在自己覺得比較合適的市場時期銷售玉米。而目前集中采購和農戶惜售銷售方式的轉變,價格很難不出現上漲。
2. 東北玉米上市延遲 引發產區農戶均存在惜售
東北玉米因收購延遲,氣溫偏高而導致東北地區玉米上市至少延遲15天以上。原本在東北地區采購的貿易商均集中到華北地區采購,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在短短1周內被拉高100元/噸以上,農戶立刻出現惜售,玉米出貨再次被放慢。
3.市場在提前消化利好因素
本次玉米出現全球性的上漲,市場內人士對后市預期看漲的心態,必然導致采購節奏加快,采購囤貨跡象明顯,短期內這種采購方式被玉米深加工企業所放大,其在價格上的優勢仍是飼料企業難以左右的,飼料企業被動采購的局面勢必導致玉米不斷上漲卻不得不采購的局面。這恰恰如大豆市場的現象比較相似,美國作為大豆的生產和消費國,其當地市場對出現變化,勢必傳到采購商,采購商只能是被動采購的份了。
從目前玉米供需市場的一個博弈中我們發現,掌握貨源的貿易商或者農戶掌握了主動權。短期內的強市格局不會改變,但是仍要關注農戶在春節前習慣性的一個銷售時間。而筆者認為即使出現玉米集中上市,多方采購主體仍會大量采購玉米,一方面大量的加工企業仍要在玉米未干爽前采購足夠量的玉米,以減少成本。另外,飼料企業的被動采購仍會繼續。值得注意的期貨盤上大量拋空的套保商,不會錯過每一個入市采購玉米而交割的機會,所以,我們看,短期玉米的市場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