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玉米及副產品價格 » 正文

生物質燃料市場魔咒待破解

  作者: 來源: 日期:2011-12-31  
    

    日前,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2011年中期生物燃料市場報告》指出,受巴西乙醇產量增長前景堪憂以及美國市場日趨飽和的雙重影響,未來五年全球生物燃料產量增速將低于先前的預測水平。

    IEA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2010-2016年全球生物燃料產量將增長40萬桶/天,而今年6月份的報告中這個數據為50萬桶/天。當前IEA預測,全球生物燃料產量將從2010年的182.2萬桶/天增加至2016年的222萬桶/天。對于未來五年,IEA將巴西乙醇產量預期下調10萬桶/天,預計2016年只能達到53萬桶/天。

    推薦閱讀

    賴昌星案偵查終結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圖)百項涉企行政收費取消

    全國認定違規公車17.95萬輛鐵道部:網絡訂票失敗票款會返還山西焦煤董事長失竊案曝光被免組圖:1976年十里長街送總理[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趙曉:無需惡言攻擊崇拜美國的人  “生物質能的發展目標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難以確定。其中,最突出的影響因素是原料供應體系和終端銷售市場的建設。”教育部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生物質能工程研究室主任、云南師范大學大學教授張無敵指出。

    生物質燃料利用率低

    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究和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有1730億噸左右,其蘊涵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8~10倍,但現在的利用率不到3%。

    生物質能源,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肖明松介紹,目前,生物質能源較大的分類包括林業資源和農業資源。

    “煤、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數量是用一點少一點,而生物質能源的可再生、低污染和廣泛分布等特性,使它有望成為傳統能源的替代品。這也是國家新能源戰略的需求。”中國林科院林產業化學工業研究所所長蔣劍春說。

    據介紹,生物質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燒、熱化學轉換和生物化學轉換等3種途徑。生物質的直接燃燒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生物質發電減排壓力大

    在生物質發電方面,記者了解到,目前生物質發電成本較高,單位建設成本一般在9000元/千瓦左右,而火電建設成本在4500元/千瓦左右。

    證券分析師張帥認為,農林生物質發電已有了0.7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支持,能夠保證電廠盈利;而垃圾發電由于可以收取垃圾處理費,本身盈利能力較強,因此生物質發電上網的重點主要在于審批環節上的放寬;另外,可能加大對相關發電企業的融資貸款傾斜力度,幫助其加快投資進度。而沼氣發電之前國家關注較少,未來在這塊可能會增加補貼力度,采用規定上網電價或者直接給予補貼的形式。

    以上市生物質發電公司凱迪電力(000939,股吧)來看,湘財證券電力公共事業分析師朱程輝認為,現在政策給予生物質能發電售價為0.75元/度,而凱迪電力該項業務的毛利率為20%,這意味著公司生物質能發電的成本在0.6元/度。而在生物質電廠的總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因此,目前生物質發電的盈利情況處于下游上電網外,成本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素。

    此外,環保部近日針對生物質發電項目廢氣排放執行標準問題提出,國內生物質發電設備中單臺出力65噸/小時以上的生物質發電鍋爐按其燃料種類和燃燒方式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對應的排放限值。若采用直接燃燒方式的,執行燃煤鍋爐的排放限值;若采用氣化發電方式的,執行其他氣體燃料鍋爐或燃氣輪機組的排放限值。

    分析認為,此消息的發布,意味著一向被認為清潔能源的生物質發電亦將類同火電廠一樣,將被納入大氣污染減排日程。

    據了解,目前國內眾多利用農作物秸稈及其他生物質原料發電的設備中大部分均采用直接燃燒方式,這意味著未來建成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所排廢氣的減排指標大部分將須遵循《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而據相關專家介紹,目前國內企業采用的生物質發電鍋爐單臺出力普遍在65噸/小時以上,且所排放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和煙塵等污染物的含量并不比火電廠低多少,且很多摻燒煤等常規燃料,如果按照火電廠排放標準要求,未來國內生物質發電也將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

    非糧食生物燃料另謀出路

    先進生物燃料公司在努力創造具有經濟可行性的石油替代品,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公司還為自己的產品找到了新的出路:專用化學品市場。

    這些企業從藻類、木屑及其它非糧食作物中提煉石油,不像以玉米為原料生產乙醇的廠商,淹沒在“要糧食還是要燃料”的爭論中。但是,從非糧食作物中提煉石油的技術并不便宜,而且事實表明,要實現大規模生產,使生物燃料的成本與石油產品相比具有競爭力,整個過程的推進比預想緩慢,代價也比預期高昂。

    因此,許多公司開始利用其技術生產個人護理產品以及化學品公司所需要的原料,希冀通過進入利潤率更高但也更分散的專用化學品市場,獲得擴大燃料生產所需的巨額資金。

    有人指出,這種策略也并非毫無風險。雖然海藻油和其它可再生材料在化學品市場通常能夠售得高價,但成交的往往都是小批次產品,而且需要為不同買家量身定做。相反,燃料市場則是潛力大得多的一項業務,因為美國計劃到2015年使先進生物燃料的供應量增至55億加侖。

    總部位于波士頓的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安德魯?索爾斯(Andrew Soare)表示,擔憂在于,生物燃料公司在尋獲一條快速創收渠道的同時,可能會陷入低增長市場的泥潭。他說,這些公司將燃料業務晾到一邊,把大規模生產的計劃推后了五年左右。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