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監測,12月中旬,江蘇通州新粳稻每公斤平均收購價在2.86元左右,雜質1%以內,水分在16%左右,出糙率在81%以上,整精米率61%以上,雖然每公斤收購價比國家最低收購價高0.06元,但是今年國家粳稻最低收購價收購標準為國標三等,即:雜質1%以內,水分14.5%以內,出糙率77—79%,整精米率55—58%,收購價為每公斤2.8元。另外,按照國家最新標準,一等和二等粳稻都為雜質1%以內,水分14.5%以內,出糙率分別為79—81%和81%以上,整精米率分別為58—61%和61%以上。而相鄰等級每公斤差價為0.04元,即,一等粳稻每公斤為2.88元,二等為每公斤為2.84元,因此,整體算來,通州粳稻收購價已經逼近國家最低收購價。
導致通州新粳稻逼近國家托市價,首先是新稻谷大批上市。10月底由于上市的稻谷數量較少,大米加工廠為了貨源,每公斤價格定在3元左右,最多時達3.04元,隨著大批量上市后,已逐漸下降為目前的2.86元左右;其次是農民惜售心理不再。以往,由于新糧上市后都有一個上漲過程,糧農都有惜售心理,今年恰恰相反,糧農不再惜售。加上今年稻谷價格和去年差不多,糧農覺得儲存在家里一年也無利可圖,不如賣掉合算。許多大米加工廠和國有糧庫反映,今年農戶直接出售的稻谷約占40%,去年則只有20%左右;還有是受廉價進口大米影響。
今年,我國許多地方分別從越南、柬埔塞、緬甸、巴基斯坦、烏拉圭等地進口了大量的廉價大米,雖然本地目前還未有國外進口廉價大米,但是通州銷售到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地的新粳米大大減少,有的大米加工廠僅為去年的一半,使得本地新粳米供求發生變化,促使粳稻價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