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稻谷及副產品價格 » 正文

安徽無為縣中晚稻產購形勢預測分析

  作者: 來源: 日期:2013-09-05  

  一、生產形勢分析

  根據實際調查,結合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初步推算安徽無為縣2013年秋糧種植面積為80.28萬畝,較上年增加2.24萬畝,增長3.07%;秋糧總產43.77萬噸,與上年相比略增,增加0.43萬噸。由于今年7月份至8月中旬,天氣持續高溫無雨,中晚秈稻正值孕穗—抽穗期,部分田塊發生不同程度的高溫熱害,導致面積增加較多,總產略增。雖受旱災影響,但因為抗旱措施得力,秋糧單產下降有限。中晚秈稻初步估計單產為525公斤/畝,較上年減少17公斤/畝,下降3.1%。粳稻(粳糯稻)栽插較遲,受旱災影響小于中晚秈稻,目前長勢旺盛,但離收割時間還長,產量仍存有不確定因素,預計單產在570公斤/畝,較去年略降。玉米產量與去年持平,為520公斤/畝,總產達3.77萬噸。

  目前,中晚秈稻收獲在即,部分產區早熟品種已開鐮收割,全面收獲還需一周左右時間,預計9月中旬新糧開始批量上市,上市時間較去年推遲2-3天。粳稻(粳糯稻)離收割期還有一個多月,后期加強田間管理,粳稻(粳糯稻)豐收可期。

  從面積產量上看,今年秋糧種植面積增加、總產略增,其主要原因:一是糧棉比價發生改變,種糧優勢顯現。因近兩年籽棉價格下跌,種棉花即使在豐收年頭,畝產值很難達到2000元以上,而種糧每年一麥一稻,畝產值可達2500元左右,畝產值明顯高于棉花。同時財政補貼種糧高于種棉,種棉花直接投入成本大,時間長;相對而言棉花抗災能力弱,受臺風和陰雨天氣影響大,因臺風和陰雨天氣年年都有,豐收保障不高,2013年棉花種植面積減少明顯,棄棉種糧現象普遍。二是種糧成本逐年上升,種糧收益出現分化,散戶種植效益低下。根據初步調查結果,今年每百斤糧食種植成本115-120元(不含土地流轉成本),較上年增加4-6元/百斤。總的來看,一方面,散戶種糧成本居高不下,收益要低于種糧大戶的規模種植平均收益,單個農戶種糧積極性不夠,種糧心理糾結;另一方面土地流轉不規范和流轉成本趨高,規模種植成本增加,影響種糧大戶的生產規模和種植積極性。三是國家惠農政策得到落實,種糧風險仍在。國家連續六年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因農戶在市場中信息處于不對等地位,賣糧時機難以把握,種糧仍存有風險,豐年仍難確保穩產增收或增產增收。2013年與2012年相比,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格提高了10元/百斤,在糧食正常年景的情況下,畝產按1000-1100斤計算,種植中晚稻收入增加100-110元,扣除生產成本的剛性上漲,每畝凈收益增加50-60元,不足務工一日的工錢;遇到災年,種植風險較高難以化解。

  從品種結構上看,今年秋糧種植結構繼續調整,秋糧三大品種均有增加。中晚秈稻面積持續回升,較2012年增加1.39萬畝,增長了3.9%;粳稻(主要是粳糯稻)增加了0.76萬畝,增長2.1%,玉米面積繼續增加0.09萬畝,達到7.25萬畝。秋糧種植結構調整的原因分述如下: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主要原因是玉米可以代替稻谷被廣泛地當作飼料用糧;種植玉米產量較高,省時、省力,收獲時間相對分散,基本上不需請人幫忙,生產管理成本較低;作為飼料的替代品種,近年來農戶家禽養殖對玉米需求量增大,農戶種植效益明顯。中晚稻面積增加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中晚稻收購價格繼續較大幅度提高,中晚稻收購價格提高10元/百斤,提高了8%左右,粳稻與中晚秈稻價差保持在10-15元/百斤的合理區域,粳糯稻市場價格與中晚秈稻的價差更高,有利于提高農民種植粳稻的積極性。二是中晚秈稻是我縣居民口糧的主導品種,糧價不斷上漲,農戶購買口糧的經濟壓力增加,儲糧備荒意識增加,部分農戶增加中晚秈稻種植面積,減少粳稻(粳糯稻)或棉花面積。三是相對而言粳糯稻市場價格、產量較高,種植效益較好。2012年中晚稻收購期間,粳糯稻價格高于同期粳稻和中晚秈稻價格15-20元/百斤,在中晚稻的主要品種中,種植粳糯稻具有一定比較效益優勢,特別是種糧大戶,規模效益充分顯現。

  二、收購形勢分析

  (一)當前市場中晚秈稻、粳稻和粳糯稻行情

  根據市場監測,目前收購主要是農戶手中庫存的2012年產稻谷,市場交易數量小,質量、水分較好;市場交易以成品糧為主,主要是中晚秈米和粳米。部分加工企業正積極準備收購新糧,局部地區已有新糧上市,收購企業按當前市場價格或略低的價格試探性收購新糧,價格暫不具代表性。9月2日,普通中晚秈米出廠價格在182-185元/百斤,市場零售價195元/百斤左右,批零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5元/百斤左右,下跌了2%-3%;優質中晚秈米出廠價格在194-196元/百斤,較去年同期下降4-5元/百斤,市場零售價在235-250元/百斤,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市場上普通中晚秈稻購銷價格在120-122元/百斤,水分質量較好,主要是少數農戶在新糧上市前將多余的口糧先行出售,局部地區農戶間飼料用糧購銷價格達到了135元/百斤,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優質中晚秈稻購銷價格127-128元/百斤, 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1-2元/百斤,漲幅在1%左右。粳稻市場價格自6月份后整體行情趨好,優質品種收購價格148-150元/百斤,與去年同期相比穩中略降,粳米批發價格202-204元/百斤,批發價格上漲2-3元/百斤,粳米市場零售價格在240-260元/百斤,零售價格上漲20元/百斤左右。粳糯稻購銷活動以糧食加工企業為主,收購價格在180元/百斤左右,同比上漲15元/百斤,漲幅近10%,粳糯米價格在265元/百斤左右,上漲了30元/百斤,上漲12%,粳糯稻米價格自春節后一直處于上升通道,粳糯稻一度達到190元/百斤的歷史高點,近期有所回落。

  今年以來稻米市場持續呈現“粳強秈弱”、“ 稻強米弱”的特征,優質品種價格、市場銷路相對較好,粳糯稻價格走強。與去年同期相比,稻米價格互有漲跌,秈稻價格趨弱,粳稻價格走強,粳糯稻價格上漲幅度較大。

  (二)影響秋糧收購收購價格的因素

  1、市場因素。2013年秈稻米市場受進口低價大米的沖擊加劇,價格穩中趨弱,導致部分米企經營困難或出現虧損,低迷的市場對今年新稻價格形成打壓,新稻上市后市場主體收購謹慎,出價理智。在傳統消費淡季過后,粳稻米市場購銷趨于活躍,市場價格上漲較快,目前市場處于 “青黃不接”時期,糧源相對緊缺;新季粳稻上市后,粳稻流通糧源供給緊張狀況會得到改善,粳稻米價格的上漲空間會受到一定限制,部分地區、部分企業為搶鮮供應市場的稻米價格缺少代表性。粳糯稻自去年收購結束后,在春節前價格保持平穩,節后價格一路攀升,全變粳糯稻從150元/百斤漲到190元/百斤,價格處于歷史高位,因粳糯稻在中晚稻屬于小品種,市場價格缺少政策性支撐,行情波動大,經營風險高,受去年經營業績轉好,新稻上市時各類收購主體入市場積極,糧源爭奪頻現,市場價格呈上漲趨勢。

  2、成本因素。初步測定今年稻谷種植成本要比去年增長5%左右,漲幅低于去年,主要是勞動力工資、種子、機耕機收價格上漲。考慮托市收購價格托底,農戶糧食銷售價格提高增加的收入與成本增加相抵后,糧農實得收益增加有限。由于農戶對秋糧出售的預期價格相對較高,價格偏低,農戶出售愿望不高,可能導致市場糧源偏少,入庫進度放慢;同時市場對優質品種行情看好,為爭優質糧源,從而抬高收購價格。

  3、糧農惜售因素。一方面由于中晚稻收獲機械化率提高,收獲時間縮短,糧食集中上市,整曬處理壓力加大,加之市場信息不對稱,售糧時機仍難以把握。近幾年糧食收購期間,收購價格整體呈現漲勢,部分農戶感覺糧食早賣吃了虧,前期不賣以圖后期賣個好價。另一方面農戶收入呈現多元化,種糧收入不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種糧成本逐年上升,糧食價格雖有提高,但畝均種糧凈收益增長緩慢,部分農戶惜售心理偏重。

  4、儲備輪換補庫因素。糧食儲備企業在輪換入庫期間對糧食收購價格的提振作用,新糧剛上市時,糧食儲備企業補庫的剛性需求大量釋放,由于這部分需求時間性很強,要求質量高,對秋糧收購短期價格影響較大,對后期的收購市場仍有慣性作用。

  (三)秋糧收購價格預測

  因今年種糧成本上升,糧農對市場預期較高,新糧上市時糧食水分較高(16%左右),預測今年普通中晚秈稻開磅價格在118-125元/百斤,開磅價格與去年接近,優質中晚秈稻開磅價格在128-132元/百斤,比去年開磅價格略高;粳稻開磅價格在140-145元/百斤左右,比去年略低;粳糯稻(水分14%)開磅價格在160元/百斤以上,比去年高5元/百斤。中晚秈稻價格在托市收購價下方5元/百斤波動,粳稻價格與托市價格接近。中晚秈稻或將會如期啟動托市收購預案,粳稻托市收購預案有階段性、分地區啟動可能性,受政策提振,收購期間整體市場價格呈上漲態勢,但漲幅有限。

  今年秋糧收購市場性收購與政策性收購并重,不同品種有所區別,中晚秈稻要側重于政策性收購,粳稻則要以市場收購為主。秋糧收購價格趨于分化,優質品種價格將引領收購市場,優質品種與普通品種、秈稻與粳稻之間的差異將在收購價格上得到充分體現。受秈稻經營出現虧損、收購資金不足、原糧價格高位運行等多重影響,在新季中晚稻集中上市時,可能會出現農戶惜售、收購觀望的局面,部分企業處于購銷兩難之中,糧食經營風險和糧農惜售風險在后市將得到集中體現。

  三、存在問題與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從當前中晚稻市場行情來看,今年秋糧收購首先要市場性收購與政策性收購統籌兼顧,企業開展收購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依舊突出。目前,處于改革中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融資能力有限,市場經營貸款困難,資金不足直接制約著企業開展收購,糧食市場收購量大幅萎縮。民營糧食企業收購資金和倉容有限,在新糧集中、大量上市時,如遇低迷市場行情,極個別地區有可能出現賣難。

  2、近年來,糧食經紀人活躍在田間地頭,農戶一般在田間收割后直接出售,稻谷水分多在20點左右,收購企業糧食入庫水分嚴重超標,烘干處理能力不足。一方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后收購庫點減少,整曬場地有限,目前企業自身缺少對糧食倉儲設施和烘干設備的投入,收購旺季,糧食入庫水分偏高,收購期間保管壓力加大,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或處理不及時極易發生霉變和黃變,造成糧食產后損失。另一方面加工企業稻谷加工水分在17點左右,大米存放稍長時間也會發生霉變、變質;原糧雖經整理后入倉,但保管條件有限,不易長期儲存。

  3、農民種糧并沒有因為糧價上漲而處于風險之外。受種糧成本不斷上漲、種糧同比效益偏低等因素影響,農民對糧食銷售價格有較高預期,相應產生了較重的惜售心理。農民持糧待價而沽,將拉長糧食收購進程,后期農民售糧風險將增加,難以達到增產增效或穩產增效。粳糯稻因市場價格高于秈稻和粳稻,種植規模繼續擴大,新稻全面上市后,可能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預防穩產或增產不增收。

  4、收購企業如何處理好數量、質量、效益的問題。農產品市場行情波動頻率加快,糧食經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糧食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如何把握入市時機、理性收購,有效規避市場經營風險,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以質量求效益還是以數量求效益是擺在糧食經營者面前的一個現實老問題。

  (二)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和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建議相關企業在今年秋糧收購中:

  1、在認真分析購銷市場、核算收購成本的基礎上,選擇被市場看好、保值能力強、增值潛力大的優質品種,以效益為中心,適當開展經營。拋棄過去貿然入市收購,盲目跟風收購、搶購的做法,理性入市開展收購,嚴格控制好入庫質量,把握好收購節奏,最大限度地創造收購環節的利潤。市場性收購應在收購前應廣泛聯系客戶,簽訂購銷合同,做到以銷定購、以效定購,且要快購快銷、大購大銷。

  2、提前謀劃,多方聯手經營,有效規避糧食經營風險。主要有:一是加強產區與銷區合作,積極開代購、代儲業務,擴大購銷量,將量做大。一方面利用銷區客戶的資金,發揮產區糧源優勢,積極開展代購、代儲業務,實現互利雙贏。另一方面解決了收購資金不足的矛盾,企業的倉庫、人員等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是利用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倉儲、管理和對高水分糧處理能力上的優勢,加強與縣內外糧食加工企業的合作,增加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收入渠道。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