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氣象局周二表示,預計厄爾尼諾現象將于今年八月份出現,威脅到全球農作物生長。
澳大利亞氣象局在最新的報告中稱,今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幾率已經達到了70%。這種氣象狀況是太平洋溫度反常上升造成,通常會導致部分地區天氣干旱,其他地區發生洪澇。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每隔三到五年出現一次。
澳大利亞氣象局稱,熱帶太平洋海面溫度自2月份以來呈現上升態勢。上次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時間是在2009年。
澳大利亞氣象局預計澳大利亞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將比正常更為干燥,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的白天溫度將高于正常。東部部分地區五月份的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今年澳大利亞冬季開始時溫度反常偏高,五月份的溫度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
荷蘭合作銀行周一發布的最新澳大利亞農戶調查報告顯示,農戶的信心處于三年最高,因為今年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提高,只有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部分地區除外,目前這些地區依然干燥。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加劇這樣的天氣。
在澳大利亞,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威脅到小麥和甘蔗等農作物產量。諸如澳大利亞、泰國和印度等主要生產國的甘蔗作物受災,可能提振價格上漲。而近幾年來食糖價格一直面臨下跌壓力。
麥格理銀行在5月23日的研究報告中稱,北半球夏季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這通常會導致印度季風降雨弱于正常,巴西南部地區降雨量高于正常,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天氣干燥。這些因素可能制約甘蔗供應。
印度同樣密切關注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情況,因為季風降雨是印度農業生產的主要灌溉來源。印度氣象局預計今年季風降雨將于6月5日抵達南部喀拉拉邦,還預計八月份的降雨量將低于正常水平。
印度政府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儲備了生長周期短的農作物種子,同時挖深水庫儲備更多的水源。
菲律賓農業部已經開始在部分地區實施人工降雨項目,諸如Cagayan地區,這些地區極易因為厄爾尼諾現象而出現干旱。
不過今年亞洲地區小麥和大米等糧食儲備充足,將有助于亞洲國家更好應對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