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力提高糧食產量,今年對美國玉米大豆等糧食進口數量或下降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1-20
1.因俄羅斯烏克蘭局面升級,芝加哥小麥價格跳漲3.7%。資料顯示,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而烏克蘭也是全球排名前五的小麥出口國,一旦發生沖突,可能會造成黑海地區小麥出口市場的中斷。
另據來自敘利亞的消息顯示,該國每年小麥進口為150萬噸,主要通過俄羅斯來滿足。此外,土耳其本周剛剛買入33.5萬噸小麥。而本月歐盟也剛剛給烏克蘭新增7萬噸小麥和2萬噸大麥的進口配額,此前允許進口的數量目前還有93萬噸小麥以及65萬噸玉米。
2.受疫情影響,印度面臨著貨輪列車短缺的問題,這導致該國本月近三分之一的大米無法完成出口裝運,由于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大米出口放緩可能會刺激東南亞大米出口國報價走高。同時,為遏制需求下降帶來的價格壓力,印度政府部門可能會加大對大米的收購。
就在本周,孟加拉國5萬噸大米招標最低報價為421.99美元,該國正在考慮是否接受。
3.國際原油價格走高,俄烏局勢助推全球玉米價格有走高的風險。盡管原油出口國承諾會恢復產能,但一些經濟之外的因素影響,還是使得本周國際原油價格創出近7年新高,生物燃料、新能源概念也再被追捧。同時,俄烏局勢也助推玉米價格開始走高。
資料顯示,除了小麥出口業務外,烏克蘭還是全球玉米主要出口國之一,貿易商稱,在2021年10月至12月期間中國從烏克蘭進口了330萬噸玉米,同時還訂購了1月份裝船的70萬噸玉米,這些玉米大部分會在今年上半年到港,同時,今年上半年中國可能會繼續需要從烏克蘭采購玉米。
4.作為全球主要的棕櫚油出口國,印尼正在加大對棕櫚油相關業務的監管。據悉,自去年以來印尼國內棕櫚油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為確保收入者的購買,該國已決定以較低的價格向市場投放總規模達2.5億美元的平價食用油。
與此同時,印尼要求棕櫚油出口商提前報告出口計劃,并且從1月24日起所有棕櫚油出口業務需要獲得許可證審批才可。
另有數據顯示,由于國際棕櫚油價格飆升,中國買家近期采購大幅下降,目前全國主要港口棕櫚油庫存整體處于過去五年同期低位。
5.截止2022年1月13日的一周,美國對華出口裝運126萬噸大豆、14萬噸高粱、35萬噸玉米和0.1萬噸小麥。此外,本周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12.6萬噸高粱,對墨西哥銷售24萬噸大豆。一般認為未知目的地指的中國。
6.阿根廷周末降雨如期而至,有利于緩解旱情,預計后期南美整個天氣狀況都會得到繼續改善,受此影響,全球大豆價格繼續保持下行趨勢。隨著價格的走低,本周美國私人出口商向墨西哥銷售了24萬噸大豆,中國買家對美國、巴西大豆的采購速度也逐漸恢復。
另有數據顯示,1月份上半月巴西大豆日均出口量達到12.4萬噸,作為對比,去年同期僅為2470噸。
7.數據顯示,在去年四季度全球糖價大漲的背景下,刺激印度食糖出口總量達到170萬噸糖,同比增長了近4倍。但隨后隨著巴西甘蔗產量的恢復,全球糖價持續低于19美分的價格,印度食糖出口再次放緩。
與此同時,來自巴西的行業機構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上半月巴西糖的日均出口量為6萬噸,雖有所增長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10萬噸水平。而在去年12月下半月,巴西中南部也沒有甘蔗壓榨的報告,這意味著全球食糖會面臨階段性的供應下降問題。
目前巴西配額內食糖進口到我國港口估算成本為4697元/噸,配額外食糖進口估算成本為5975元/噸。
8.中國加大國內糧食生產,對美農產品進口數量或出現下滑。來自惠譽解決方案公司發布的研報也認為,隨著中國近年來采取的糧食進口多元化策略,也會使得美國農產所占份額限制在較低水平。
資料顯示,盡管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國糧食進口再攀新高,達到1.6億噸的水平,但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加大對國內糧食種植業的扶持力度,以用來減少進口。
其中,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糧食主管部門陸續修訂和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糧食生產措施,包括恢復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大豆生產等,特別是去年以來對種子法的相關修訂,明確對已經獲得審定的原始雜交品種在所批推廣區域內,使得轉基因品種只需要進行一年生產試驗,相比需要2-3年的常規品種試驗時間大大縮短。
更多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我國陸續有4個轉基因玉米品種獲得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而新的《種子法》的修訂無疑讓今年年底轉基因玉米、大豆實現商業化種植更進一步。有分析認為,最快在今年年底有望實現玉米商業化種植的批準。
更多消息顯示,此前我國農業部門表示,2021年我國農業農村部對轉基因玉米、大豆開展的產業化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
9.對當前全球糧食供應形勢的評價。
在以往聯合國發布的相關公告中,認為在和平的政治經濟環境下,糧食的安全更多的是有效購買力問題(指全球糧食供應充足,但低收入者因支付問題無法獲得),但現在看來,經濟支付能力正在變得弱化。
從近段時間我們對國際糧食市場信息的收集來看,整個糧食供應市場的運行在去年四季度以來遭到了更多來自外部力量的擠壓,例如戰爭、能源替代以及各國貿易政策的變動等,這些都對未來全球糧食的有效供應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例如,來自意大利面粉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國意大利面價格是每公斤1.52歐元,約合人民幣11元,比去年9月份的價格上漲了38%,除了來自小麥價格的上漲因素外,還有因為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走高影響。
上一篇 | 2021年進口大麥市場盤點及2022年行情預測
下一篇 | 湯加火山爆發將如何影響國際農產品價格?
一周熱點
- 2022-07-18王宗禮站長帶隊赴鄂開展生豬生產形勢調研
- 2022-07-18玉米短期市場供大于求
- 2022-07-15關于公布2022年第三批團體標準立項的通知
- 2022-07-15創制新產品 振興大行業——畜科榮獲畜牧飼料行業“全國十大新技術新產品創新獎”
- 2022-07-15《人民網》生豬養殖與銷售回暖 肉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條件
- 2022-07-15走好第一方陣 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 2022-07-15中國買家出手 上周美國小麥銷量超百萬噸
- 2022-07-15市場供需階段寬松 玉米價格壓力仍存
- 2022-07-14全國畜牧總站派員赴河北省開展生豬生產形勢調研和數據核查
- 2022-07-14農業農村部召開生豬生產座談會 豬價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