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需關系看,全球小麥將迎來季節性供應充裕階段,國際小麥現貨價格大幅上漲的概率不大,但存在一些結構性矛盾。美聯儲加息可能觸發已處高位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國際小麥價格逐步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2022年,受俄烏沖突、流動性過剩等因素影響,年初以來國際小麥價格上漲幅度超過40%。美國農業部5月份發布的全球糧食供需報告預測,2022/2023年度多個小麥主產國產量同比增加,對增加市場供給、抑制價格上漲有積極作用。 美國農業部預測,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7.748億噸,為歷史第三高水平,仍然屬于豐收年份。全球小麥主產國雨養農業多,多數年份小麥產量表現“此減彼增”。預計2022/2023年度加拿大、俄羅斯、美國和土耳其小麥產量增幅明顯。加拿大小麥產量預計為3300萬噸,比上年度因干旱減產的水平大幅增加52.4%;俄羅斯小麥產量預計為8000萬噸,同比增幅6.4%(俄羅斯聯邦政府宣稱俄小麥產量超過8700萬噸);土耳其小麥產量1750萬噸,增幅9.4%。阿根廷、澳大利亞、歐盟小麥產量與上年特別好的情況相比偏差,但仍然屬于不錯的豐收年份。烏克蘭小麥產量存在懸念,主要考慮不能及時收獲歸倉,預計2022/2023年度烏克蘭小麥產量2150萬噸,同比下降。不過,烏克蘭政府也會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冬小麥顆粒歸倉,也努力穩定春播糧食面積,預計春小麥種植面積同比增加7%。 從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主要機構發聲看,各方認為小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并非全球糧食供需關系緊張,更多歸因于地緣沖突沖擊小麥供應鏈,疊加流動性過剩等因素影響。社會輿論比較關注各國臨時限制糧食貿易的舉措,卻很少清楚具體原因、實施期限和適用范圍。比如,5月14日印度宣布禁止小麥出口,但同時強調仍將允許出口已經簽發信用證的小麥,并將繼續向要求供應小麥“以滿足其糧食安全需求”的國家出口,即規范出口秩序,實現有序出口。國際小麥貿易格局發生變化,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麥貿易量將達到創紀錄的2.05億噸,比2021/2022年度增加500萬噸。預計2022/2023年度俄羅斯仍將是主要的小麥出口國,小麥出口量將達到3900萬噸,埃及、土耳其和伊朗等國有進口基礎。預計烏克蘭小麥出口同比將減少,市場份額會由其他出口國替代。在貿易格局重構過程中,盡管部分西方國家小麥出口價格偏高,印度等低價小麥糧源難尋,但是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市場焦慮心態大為緩和。傳統上,6月份一些進口國希望鎖定遠期供應合同,目前看落實情況好于預期。同時,歐盟準備與烏克蘭周邊國家合作,協調通過鐵路、公路和內河航運運出烏克蘭糧食,利用歐盟糧食倉儲設施,幫助烏克蘭擴大小麥出口。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支農措施,加強耕地保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農業科技作用,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業豐收,我國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國家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產,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最大限度挖掘撂荒地、間套作潛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農業部門積極克服去年秋季嚴重汛情影響,努力把冬小麥面積穩定在3.36億畝,而且秋播時加大用種量,確保出苗率,今春又在西北地區擴大春小麥種植面積,2022年全國小麥播種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受去年秋季嚴重汛情影響,部分地區出現冬小麥播期明顯拉長、苗情偏弱的情況,中央財政緊急安排了50億元資金用于小麥的促弱轉壯,各地加大力度抓好田間管理。春季以來,冬小麥主產區氣候總體適宜,冬前和今春下了幾場透雨,土壤墑情好,利于小麥的苗情轉化升級和生長發育。據農情調度,4月下旬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為87.9%,比越冬前提高了17.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少3.7個百分點,與常年長勢基本相當。5月中旬,我國北方冬麥區光溫水正常,有利于冬小麥充分灌漿和產量形成。國家實施新的小麥“一噴三防”補貼,各地區努力促進小麥增粒增重。從目前市場調查情況看,湖北、江蘇、安徽小麥產量預期非常好,豐收在望。(原文刊登于2022年5月19日糧油市場報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