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北玉米跳水,大部分深加工報價跌破2600元/噸,山東統計廠家均價同樣跌破2600元/噸,距前一輪11月初低點價格跌77元/噸。那么近期玉米為何跌跌不休?主要還是惡劣天氣告一段落,今年處于厄爾尼諾年,冬季氣溫偏高,華北玉米降水加快,市場需求疲軟,貿易商挺價以及抗價心理一般,部分恐慌出售,進而推進基層售糧節奏。那么玉米價格還會繼續走跌嗎?筆者認為當前玉米仍處于弱勢當中,大方向上暫未轉變,且需要等待糧源進一步釋放,基層與廠商博弈并不明顯,加劇了玉米壓力。
天氣晴好,售糧加快
據氣象部門監測,未來10天,除了東北地區南部及內蒙古東部、西藏西南部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我國其余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因此市場預期元旦前后華北玉米干糧量或逐步增加。而前期華北貿易商儲存的玉米棒在近期降價過程中也逐漸倒掛,只能積極出售。此外,近期黑龍江地區再次回暖,或對東北部分地區脫粒造成一定影響。因今年玉米普遍豐產,因此局部地區反饋當前僅將增產的糧源消化掉,基層剩余量依然不少。而因近期價格走跌,農戶有抗價心理,烘干塔既收購量少又走貨不佳,行情不好,利潤不佳下部分停收觀望。
采購延續高溢價成交,糧庫逐漸活躍
據不完全統計,中儲糧10月累計采購約147萬噸,實際成交135萬噸,成交率92%;11月累計采購約149萬噸,實際成交111萬噸,成交率74%。因11月玉米行情轉好成交差于10月。因市場對玉米后期仍不看好,采購多保持高溢價成交,部分多以單定采避免虧損。例如,4日內蒙古分公司競價采購36800噸,全部成交,底價2580元/噸標的成交價格在2505-2525元/噸,底價2750元/噸的標的成交價格在2715-2725元/噸。
替代品繁多,飼料養殖采購積極性偏差
進口底價下調后,對比國內玉米有一定性價比,成交率小幅提高。同時進口玉米陸續到港后保稅區玉米粉也很多,以及部分飼企執行中的糙米。這些替代品無法二次銷售且部分成本較高,只能盡快使用,市場笑言替代品已經不是替代品了玉米才是,可見一斑。近期養殖行業依舊不樂觀,生豬價格并不理想,沖高并無動力,而豬料是使用玉米占比最多的飼料,生豬低迷,飼料銷量也一般,使得廠家并不愿建庫。
綜上所述,需求差于同期,玉米供大于求延續低迷,山東破2600元/噸支撐位后向2500元/噸逼近,且并不排除部分廠家達到此價格,當前基層收購價格已經至2440-2480元/噸,華北余糧也不少,因此玉米仍缺乏支撐其上漲的動力,或只能觀望政策端收購力度。此外,階段性問題,如物流、天氣等也能階段支撐玉米。
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