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消息:業內人士周一稱,印度油籽產量存在極大的不定性,因為油籽作物完全依賴每年的雨季降水。最終的油籽產量規模對植物油需求有著很大的影響。
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進口國,目前位居第二,僅次于中國,但是仍然是一個關鍵的植物油市場。
印度每年收獲兩季油籽作物――冬季油籽(秋收作物)和夏季油籽(早春作物),分別占到全年油籽總產量的60%和40%。冬季油籽作物的收獲工作已經結束,所以人們基本上也對油籽產量規模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印度油行業中央貿易組織(COOIT)預計冬季油籽產量為1310萬噸,高于早先預期,但是低于2003年冬季油籽產量。盡管播種面積大幅提高,但是關鍵的7月份期間降水稀疏,導致油籽單產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目前印度農戶正在播種夏季油籽,其中主要作物是油菜籽。總部設在漢堡的<油世界>預計全年印度油籽產量為2450萬噸,低于上年度的2600萬噸。其中大豆產量預計為650萬噸,棉籽產量預計為650萬噸,油菜籽為540萬噸,花生為410萬噸。
☆油籽減產,食用油進口需求預期提高
由于油籽產量預計下降,所以2004/05年度食用油進口需求有望高于上年度的水平。目前油民辦預計2004/05年度印度植物油進口總量為510萬噸,高于上年度的450萬噸,但是低于 2002/03年度的560萬噸。
印度主要進口棕櫚油(大部分船貨來自馬來西亞),不過豆油也是另外一種主要的進口食用油。最終的進口量將主要取決于夏季油籽產量規模,所以今后幾個月內的天氣變化將成為影響印度進口需求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