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菜籽收購基本結束,市場惜售心理減弱
眾所周知,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的秋季菜籽收購都已經基本結束,農民手中菜籽已經不多,出現惜售心理。而各油廠紛紛撤銷布設在各地的收購站點,除了繼續發運已收的部分菜籽外,將不再收購新的菜籽。目前,由于距離春節已僅剩十余天時間,各地農民多開始籌備年貨“過年”,菜籽交售量還可能下降,即使有一些油廠還參與收購,其收購量也將日漸減少。對于節前部分中間商的拋貨,其實不難發現他們也僅是為了削減庫存,其出貨量也對相有限,后期油廠菜籽收購量還將繼續下降。
菜油將面臨下跌壓力,廠家利潤下滑
近來,來自國內油脂市場的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12月份我國進口豆油到貨量12 萬噸,1、2月份進口豆油到港量預計達到30萬噸的水平,另外,市場傳言天津及河南國儲進口毛豆油也將在近日對外放貨,華東、華南油廠開機率也有所提高,整個市場豆油供應量明顯放大。目前各港口棕櫚油庫存仍高達27萬噸,而出貨量卻相對較少。各地小包裝促銷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廉價小包裝油搶占了散裝油的不少市場份額,經銷商及貿易商入市謹慎,散裝菜油采購量不斷減少。加之,豆油、棉油、棕櫚油價格的連續下跌,國內菜油將面臨進一步下跌的壓力。
菜粕需求不足,廠家壓榨意愿不強
目前,各地處于寒冷的冬季,水產養殖對菜粕的需求非常疲軟。而隨著春節臨近,魚、蝦等水產品的全面上市,市場對菜粕的需求量還將進一步減少。而近來國內大豆、棉籽等產品的大量供應,豆粕和棉粕價格都供大于求紛紛出現下跌,給國內菜粕也將形成壓力,從而使其市場需求不斷萎縮,市場交易持續清淡。
經銷商節前備貨結束,市場采購減少
目前,各地經銷商菜油的節前備貨已經結束,從零售情況來看,由于受小包裝產品的擠壓,銷售進展明顯滯后,而且春節后,國內食用油市場將進入季節性的淡季,經銷商對后市都不看好,繼續補貨的機率也非常小。今年,節前各飼料廠對于菜粕的備貨量也大不如往年,由于飼料廠對春節后的粕類市場也不看好,采購積極性不高,節日備貨量明顯不足,市場成交量還有繼續減少的傾向。
菜籽壓榨利潤微薄,油廠多將停工
目前,國內菜油和菜粕價格低迷,而油廠菜籽進貨成本卻居高不下,壓榨利潤明顯微薄,有時甚至還出現了虧損,這使各油廠非常被動,也是其大多停止收購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多數市場人士都認為,由于今年立春提前,氣溫回暖有早于往年,加之又有禽流感等因素的影響,節后菜籽產品銷售旺季有望較早啟動,各地油廠對后市比較看好,而且冬季菜籽又易于儲備,多有囤貨到春節后再開工的打算。
綜上所述,各地的菜籽收購將全面結束,由于菜油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菜粕終端需求不足,而且各地經銷商和飼料廠備貨量也基本結束,國內菜籽產品銷售將日漸沉淀。目前的菜籽壓榨形勢嚴峻,而各油廠對于后市卻比較看好,多有節后再開工的打算,出貨比較平和,節前菜籽產品的銷售競爭將無法形成,進一步確立了今后國內市場菜籽產品的交易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