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月份進口量出現反彈,進口均價呈快速上漲趨勢。2008年4月份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達到90.5萬噸的高點,開始走低,6月進口量僅為50.8萬噸,創2007年以來月度進口新低,7月進口量有所反彈,單月進口73萬噸,同比增長27.3%,環比增長43.7%。與此同時,食用植物油進口均價由1月的962.5美元/噸攀升至7月的1,301.2美元/噸,累計上漲幅度達35.2%。
二、棕櫚油進口大幅增長,豆油進口增幅明顯回落。2008年1-7月,中國進口棕櫚油280.8萬噸,增長22.8%,增幅提高15.9個百分點,占同期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總量的58.4%;進口豆油146.8萬噸,增長10%,增幅回落46.2個百分點,占30.5%。另外,進口關稅的下調帶動了橄欖油和椰子油的進口快速上升,2008年1-7月,中國進口橄欖油5,492噸,增長50%,進口椰子油12.2萬噸,增長62.9%。
三、東盟是主要進口來源地。2008年1-7月,中國自東盟進口食用植物油315.4萬噸,增長18.9%,占同期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總量的65.6%。其中,自馬來西亞進口194.4萬噸,增長5.8%,自印度尼西亞進口118.3萬噸,增長47.5%。此外,自阿根廷進口植物油94.4萬噸,下降14.8%,占19.6%。
2008年1-7月中國食用植物油的進口量增幅回落主要原因有:
一、阿根廷農民罷工影響其豆油產量,導致中國自阿根廷進口豆油大幅下降。阿根廷是中國豆油進口第一大市場,2007年中國從阿根廷進口豆油224.8萬噸,占中國同期豆油進口總量的79.6%。2008年自3月份以來阿根廷農戶為抗議政府上調大豆及其制品出口關稅展開罷工,嚴重影響其豆油產量及出口。2008年5-7月,中國自阿根廷進口豆油24.6萬噸,下降47.3%。隨著最近阿根廷政府取消上調關稅政策,農民罷工結束,預計中國自阿根廷豆油進口將逐漸恢復。
二、大豆進口優惠關稅政策延長,對豆油形成有效替代。國家規定大豆進口實施1%暫定關稅這一優惠政策的終止期延長至2008年9月30日。2008年1-7月中國進口大豆2,073.4萬噸,增長22.8%,增幅比2007年提高20.2個百分點,有效替代了豆油進口。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中國食用植物油對外依存度偏高,國內市場供給及價格易受國際市場影響。同時,中國食用植物油及油料的進口、壓榨被跨國油脂巨頭壟斷情況加劇,不僅價格易被其操縱,國家糧油戰略安全也易受到威脅。
為此建議:采取鼓勵措施,穩定大豆種植面積,發展油料作物多元化種植,重點扶持并培育高產量、高出油率油料品種。同時,扶持國內的龍頭糧油企業,打破國際巨頭的壟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