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花生及油 » 正文

花生市場有價無市 商家囤積農戶惜售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11-22  

  作為全國首個“中國花生產業基地”,萊西年加工花生26萬噸,占全國的32%,出口20萬噸,占全國的28.6%。每年十月、十一月正是山東花生集中上市之際,然而,筆者在萊西花生市場走訪中卻發現花生市場交易異常冷清。農戶惜售盼更高的售價,商家暗中博弈,伺機囤貨。

  萊西市從事花生收購的王世友,常年開著輕卡走鄉竄巷收購花生。據他介紹,轉了一上午才收了一戶,而前一天竟沒有“開戶”,近期生意很難做。

  價格逐年攀升

  談到花生價格,青島長壽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曲廣坤感受最大的就是一路上漲。2003年長壽食品剛創立時,油料花生米每噸才4000元,如今不到10年工夫每噸漲到1.25萬元,價格上漲之快令人咋舌,特別是今年3月份,價格漲到每斤6.5元,讓他們深感資金壓力。

  盡管花生收購價格逐年攀升,然而農民種植積極性卻并不高,據有關數據顯示,萊西花生種植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調查中發現,種植成本居高不下、比較收益降低、收獲人工費用激增、良種補貼政策相對較弱是其主要原因。

  花生種植戶梁洪略去年種了4畝花生,今年比去年少種了一畝,雖然今年花生收購價格還不錯,但他明年還準備少種。他表示:“這兩年村民都不愿種花生了,費工費力不說,還賺不著錢。”

  據萊西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萬更波介紹,以前花生作為山東重要經濟作物,有“一畝花生四畝糧”之說,意思是種植花生的效益是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4倍,然而近幾年高效益已不復存在。與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相比,同一地塊,花生一年只能收一茬,小麥、玉米則可各收一茬,單從經濟收入來看,相差不大。現在小麥、玉米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省時省力,可以節約出時間打工,而花生目前還無法實現機械化收種,很多種植環節只能依靠人力,總體收入也就相應變少了。但他同時表示,從總體上看本地花生播種面積不會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地塊需要輪種,以保證土地肥力,減少病蟲害。

  農戶與商家博奕

  種植戶梁洪略介紹稱,去年同期收購價是每斤5.8元,現在是5.1元,在種植成本略有增加的前提下,這一價格顯然讓他難以接受。雖然對后期花生價格走勢心里沒譜,但還是打算先囤一段時間看看。

  萬更波告訴筆者:“由于目前新花生上市不久,種植戶大都抱著等等看的心理,以期價格能回到前期的高位,所以目前交易市場比較冷清。”

  言良花生食品工廠經理李言良介紹,由于原料短缺,目前加工廠庫存和產能明顯不足。以前每天能加工花生10余噸,現在每天不到5噸,所以一些較大一點的商家均會提前三至五個月囤貨以備淡季。他還透露,類似這樣的花生加工廠在本地有十幾家,一些規模較小的加工企業由于原料不足,不得不暫時關門停業。

  從事花生加工需要大量周轉資金,若短期內不能成交,加工廠將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他們普遍選擇快進快出,品相好的花生篩選出來,先賣給下游出口企業,質量較低的花生賣給榨油企業,以最大限度回籠資金。

  據萬更波介紹,一般來說,十一月下旬才是本地花生集中出貨的時段,一方面是因為農戶賣了錢準備過年;另一方面,到那時候價格基本穩定,元旦前后,本地農戶花生基本出清。

  “大鱷”暗中囤積

  雖然花生市場表面上看似平靜,實際上眾多花生商家早在暗中展開了較量。

  亮晨植物油有限公司是萊西一家小型榨油企業,總經理姜世賢透露,離這里不到二十公里,就是全國最大的花生油生產企業魯花集團。

  實際上,每斤5.1元的價格,也是一個月前魯花開出的收購價,雖然少有波動,但基本平穩。對于這個價格我們感覺是高了,但無法選擇,只能跟進,因為一旦大量原料被這些大型油料企業吸進,我們很可能無法備足原料。

  “一些大型油料企業由于資金充足,提前儲存了大量原料,往往開出價格但并不急于收購,我們在信息上明顯處于劣勢。油料米要高于5.5元每斤,花生油廠基本上就要賠錢。”曲廣坤坦言。

  為降低成本,近年來魯花等大型油脂企業紛紛開始到價格更低的河南、安徽以及東北一帶收購花生,每斤要比本地便宜0.3-0.4元。特別是近年來,受美國轉基因大豆沖擊,國內大豆全面崩盤,東北大豆地一半以上轉種花生,對市場影響很大。

  佳德食品經理黃令佳認為,盡管全國各地都有花生種植,但花生主要集中在安徽、山東、東北這幾個地區,產地集中度較高,交易市場甚至比大蒜、綠豆等農產品更易控制。

  據中國農產品交易網監測顯示,花生價格在今2月份突破2008年的歷史最高點后,又在隨后的4個月內累計上漲44%,創下歷史新高。在花生價格一路走高的背景下,讓人眼紅的價格使得囤貨一度成為資金雄厚的花生收購商的第一選擇。業內人士認為,近兩年出現的個別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現象,背后不排除有投資商和大油料商在炒作,但慶幸花生市場至今還沒有像大蒜、綠豆,受到國際游資的大幅炒作。

  專家觀點囤貨炒作農產品對農民不利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近幾年,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坐上了過山車。幾經市場輪回,農產品的漲價并沒有給農民帶來多少好處;炒作過程中產生的暴利,多數被投機的游資卷走了。

  業內專家認為農產品出現價格波動是正常的,但以獲取暴利為目的的游資進入農產品銷售領域進行瘋狂炒作,這就很不正常,對農民、農業有害無益。表面上看,炒作后的農產品價格可以激發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但農業生產有固定的周期,農民在信息、資金上都無法與這些游資擁有者抗衡,如果農民因為某種農產品價格見漲而紛紛跟進種植時,游資也許已經跑得無影無蹤,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民。只做短期炒作的游資,人為放大了市場需求,而事實上,市場需求是相對恒定的。縱觀農產品價格的起起落落,結局多是大漲之后大跌,讓許多農民血本無歸。目前農村合作組織盡管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還遠非龐大的投機利益集團的對手,多數還沒有定價話語權。一旦錯判形勢、盲目跟進,那么,受損農戶的數量就更多,起步不久的農村合作組織就會元氣大傷。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由于產量不大,與大宗農產品相比,小品種農產品更容易被投機炒作。而最重要的一點,中央政府對這些小宗農產品沒有有效的價格干預手段。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