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OO二年十一月六日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頗具潛力的增長點。但就總體而言,還不能適應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質量較低,專門用于加工的農產品不足,產加銷各環節聯結不緊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不健全、加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仍比較突出。為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意義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促進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的綜合利用、轉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擴大農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促進農產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基本途徑,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提高技術裝備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進農業現代化。
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的同時,逐步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采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推進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加工制品優質化,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經過5——10年發展,形成與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相適應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建立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健全重要農產品加工制品質量安全標準;使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有較大提高。
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主要原則和重點領域
(一)主要原則。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展優質、安全、方便、營養的農產品加工制品,鞏固城市消費市場,開拓農村、小城鎮和國際市場,不斷適應和滿足市場需求。
2.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其資源、經濟、市場和技術優勢,依托優勢農產品專業化生產區域,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逐步形成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產業帶,實現農產品加工與原料基地有機結合。
3.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與原料基地的規模和市場需求相適應,既要發展大中型龍頭骨干企業,又要發展有市場、有特色、有潛力的小型企業。
4.采用先進適用技術。保護和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選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
5.發展和保護相結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切實推行清潔生產,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特別注意不能上污染嚴重和危害生態環境的項目。
6.加強宏觀指導。通過制定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鋪攤子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新上項目一開始就要做到高起點、高水平,提高農產品加工的現代化水平。
(二)重點領域。
1.大力發展糧、棉、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精深加工。糧食加工以小麥、玉米、薯類、大豆、稻米深加工為主,配套發展糧食烘干等產后處理能力。發展各類專用糧油產品和營養、經濟、方便食品加工。
2.積極發展“菜籃子”產品加工。肉類重點發展豬、牛、羊、雞、鴨、鵝、兔等產品深加工;奶業要優先提供優質、營養的學生飲用奶;水產品發展優質魚、蝦、貝類、海珍品等水產品精深加工;積極發展有機蔬菜產品和綠色蔬菜產品加工,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級、整理、包裝,推廣凈菜上市,發展脫水蔬菜、冷凍菜、保鮮菜等;注重發展干鮮果品保鮮、儲藏及精深加工。
3.鞏固發展糖、茶、絲、麻、皮革等傳統加工。鼓勵發展精制糖,發展名優茶、有機茶和保健茶;發展絲和麻加工系列制品;積極開發牛、羊等皮毛(絨)深加工制品;合理利用和開發食用菌等農業野生資源,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
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工作
(一)制定和實施發展規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根據《全國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和《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等有關規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要重點做好對市、縣兩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指導,防止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二)建設原料生產基地。
在現有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加強優勢農產品良種繁育、技術推廣、運銷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和形成布局合理、專用、優質、穩定的優勢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
(三)建立生產經營新機制。
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發展產業化經營,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合同關系和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四)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
支持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實行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科研開發、生產加工、營銷服務一體化經營。要重點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