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通知 » 正文

農業部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的通知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林、畜牧、農機、水產、農墾)廳(局、委、辦)、有關農業大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委,部有關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農產品科技含量和農業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我部決定將2003年作為“全國農業科技年”,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一系列科技活動,全面提升優勢農產品競爭力?,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開展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科技革命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這一活動,對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引導全社會重視農業科技,支持農業科技,并在廣大農村形成“學科技、用科技”的時代風尚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各級農業行政部門一定要充分到認識科技進步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決定性因素,切實把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思路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強對科教興農工作的領導。

  二、明確工作思路、目標

  全國農業科技年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和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工作主線,以改革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圍繞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大力開展農業科學研究、技術引進、成果轉化、技術推廣與科技培訓。要積極探索科技與經濟相結合、技術創新與體制創新相結合的新機制,努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技術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科技產業化,攻克和解決一批關鍵技術問題,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強對農民的科技與技能培訓,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實現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三、充分發動、廣泛宣傳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廣泛發動農業科研教學單位、技術推廣部門、龍頭企業和農村基層干部、科技工作者、廣大農民共同參與農業科技年的活動。積極引導社會各界為農業科技發展做貢獻,鼓勵科技人員深入農業和農村生產第一線,投身農村經濟建設主戰場。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對農業科技年活動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采取農民易于接受的形式傳播農業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宣傳農業科技年的各項標志性活動,形成全社會重視農業科技、支持農業科技的新局面,在農村掀起學科技、用科技的高潮。

  四、精心組織、注重實效

  各地在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年活動時,一定要注重實效,切忌形式主義。工作方案要切實可行,各項措施要落實到基層,適用技術要進村入戶。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努力為農民辦實事,要為科技人員進入農業主戰場創造條件,把科技年活動辦出成效。

  五、制定方案、統一部署

  為了指導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全面深入的開展,我部制定了《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見附件)。各地及各有關單位要根據《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認真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本單位的“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確定農業科技年的工作重點和標志性活動,排出時間表,落實到承辦單位。年底,我部將對農業科技年活動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及時將實施農業科技年活動中的問題、做法和經驗報我部。  

二00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

  根據農業部關于2003年為全國農業科技年的決定和做好全國農業科技年工作的意見,制定以下“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和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工作主線,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依靠科技,促進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工作原則 

  ——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攻方向,以促進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開展工作。尊重科學規律、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努力為農業科技發展辦實事。從實際出發,采取農民易于接收的形式,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統一部署,分頭實施。農業部制定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部內有關司局及直屬單位負責制定有關行業的科技年活動方案,統籌組織實施。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的要求,精心設計制定符合本省實際的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根據區域重點和農事季節,因地制宜組織實施。 

  ——廣泛發動,全面參與。各級政府農業行政部門組織農業科研教學單位、推廣部門、龍頭企業和農村基層干部、科技工作者、廣大農民共同參與農業科技年的活動。調動各個方面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引導農業科技人員積極投身農村經濟建設主戰場,掀起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注意與農業科技術體制改革相結合,突破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通過科技年活動開創農業科技工作新局面,促進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 

  三、預期目標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引導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鼓勵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在全國農村掀起學科技、用科技的高潮。使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關鍵技術有所突破,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科技水平顯著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得到明顯提高,為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四、實施內容 

  以實施“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為核心,開展八項重點工作。 

  1、實施“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 

  圍繞農業部制定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實施《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簡稱“科技行動”)。“科技行動”根據《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選擇了小麥、大豆、棉花、油菜、甘蔗、柑橘、蘋果、牛奶、牛羊肉和水產品等11種作為主要對象,以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為核心,研究和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以優勢區域、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為重點,集成、示范和推廣一批標準化節本增效配套技術,快速提高我國優勢農產品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全面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實施“科技行動”,一定要以區域布局為依據,堅持技術的先進性與適應性相結合,突出重點、系統整合,推進產業化經營,注意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形成一個區域一個產品一套技術,力爭將優勢區域做成優勢產業帶。通過努力,攻克11種優勢農產品在品質、成本、加工上的關鍵技術;集成35套優勢區域標準化、優質、節本增效、安全生產配套技術,使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顯著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明顯上升。2003年是實施“科技行動”的第一年,先期啟動高油大豆、專用玉米、專用小麥、棉花和牛奶等五大優勢農產品科技行動,同時做好實施雙低油菜、甘蔗、柑橘、蘋果、牛羊肉、水產品等優勢農產品科技行動的準備工作。 


  2、大力推廣先進技術,促進成果轉化 

  以農業部推廣的50項重大技術為主體,重點推廣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新品種及節本增效、農副產品加工、設施農業工程、農產品標準化與安全生產、資源保護與生態農業等實用配套技術。各行業、各省農業主管部門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分別選擇適用技術組織推廣。農業科研教學單位和技術推廣部門要集中技術力量,組織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和優勢農產品產區,開展科技服務。要采取農民易于接收的形式,做好技術培訓和科技普及工作。以科技示范場建設為切入點,總結和推廣各地的經驗,探索新形勢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新模式,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內部的機制創新。 

  3、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 

  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研究,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重點扶持畜禽基因工程疫苗、轉基因抗蟲棉、生物工程水稻、細胞工程雙低油菜、抗風浪網箱等產業化項目,培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一批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和知名品牌。積極探索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運行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支持民營科技力量參與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 

  4、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 


  繼續組織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和農業技術遠程培訓工程,培訓新型農民120萬人。啟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培訓農民35萬人,向第三產業轉移。加強縣、鄉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改善培訓條件和手段,建設新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 


  5、發展生態農業,保障農產品安全 

  擴大“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實施規模,建設以沼氣為重點的生態家園示范戶100萬戶。完善50個國家生態農業示范縣。實施保護性耕作、節水農業、旱地農業、生態漁業等示范建設,保護農業資源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保障農產品安全。 

  6、加快技術引進,實施“走出去”戰略 

  繼續抓好技術引進,擴大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啟動大豆、棉花、蘋果、水產品及飼料添加劑檢測、安全技術體系引進項目,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組織參與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主要作物的國際合作研究。實施農業科技“走出去”戰略,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建立窗口,爭取在種子技術“走出去”上取得突破。 

  7、加強科研基地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完成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建設;抓緊建設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定中心;加強84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0個農業野外試驗臺站等科研基地及中試基地建設,改善科研條件,提高裝備水平;加速農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建設,重點支持11個優勢農產品科研基地建設,促進優勢產業區的形成。加強農業科研基地管理,加快與國際接軌,促進實施“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的形成,提高農業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水平,增強農業科技儲備。 


  8、加大農業科技執法力度,促進和保護科技創新 

  大力宣傳和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加強農業技術推廣與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試點,改革內部運行機制,提高推廣工作效率。依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建設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和技術支撐體系,組織開展全國執法檢查。大力宣傳《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開展基礎性工作建設,完善新品種保護體系,加強行政執法,嚴厲打擊品種權違法行為。實施《農業野生植物保護辦法》,在遼寧等一省五縣組織開展外來入侵生物滅毒除害試點行動計劃。 

  以上8項工作由部科技教育司牽頭,發展計劃司、財務司、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及種植業管理司、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畜牧獸醫局、漁業局、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農墾局參與實施。 

  五、主要活動 

 ?。ㄒ唬┤珖曰顒?nbsp;

  1、召開“全國農業科技年”新聞發布會 

  為做好全國農業科技年的宣傳和發動工作,2月下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農業科技年”新聞發布會。發布農業部《關于做好全國農業科技年工作的意見》和《2003年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發布《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及《關于做好2003年科教興農工作的意見》。全面啟動農業科技年的各項活動。 

  2、召開全國農業科教工作會議 

  3月,在北京召開全國農業科教工作會議,全面部署2003年農業科教工作和科技年各項活動。根據《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提交各省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落實各項任務。 

  3、建設農民科技書屋 

  以優質、專用糧油等大宗農產品生產技術、園藝生產技術、養殖生產技術、農產品保鮮加工技術、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和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技術等“十五”重點推廣技術為重點,在西部地區農村建設500個“農民科技書屋”,向每個“農民科技書屋”無償贈送價值10000元的農業科技書刊和音像資料。 


  4、開通致富早班車“科技年快車”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致富早班車”農業實用技術推介節目開通“科技年快車”,播出內容為《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所涉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關鍵技術。開通服務熱線,熱線電話是:010-64194440,64194446。 

  5、舉辦農民科技知識大獎賽 

  由各級農業行政部門組織,通過縣、市、省逐級選拔出參加決賽的團隊,10月份,參加我部在中央電視臺七頻道演播廳組織的總決賽。參賽選手是經過綠色證書培訓的農民。 


  6、組織科技下鄉 

  科技下鄉采取部、省聯動的方式。今年11月,我部設立一科技下鄉活動主會場,同時在全國31個?。ㄊ小⒆灾螀^、直轄市)分別設立科技下鄉活動分會場。屆時發送農業技術操作規程等科普書籍及光盤100萬冊(張)、舉辦相關農業專題技術培訓班、專家現場咨詢、展覽展示等。邀請中央電視臺和各省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進行現場直播。 

  7、開辦網絡信息服務 

  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開辦“農業科技信息聯合服務”頻道,由農業部信息中心與各省農業部門信息網站聯合播發全國農業科技年標志性活動和農業科技新技術、新成果等科技信息。 

  8、召開農業科技年工作表彰大會 

  全國農業科技年工作表彰大會與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套開。通報表彰農業科技年活動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在農業科技年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頒發獎狀、證書。 

  以上八項全國性活動由部科技教育司、辦公廳、信息中心、科技發展中心、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中國農學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農民日報社負責組織、承辦,有關司局和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參與。 

  (二)行業與部屬科研院活動 

  1、種植業行業。主要開展優勢農產品、無公害園藝產品標準化生產等技術示范推廣;組織500個新品種展示與示范;推進江蘇昆山等4個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舉辦2500期(次)技術培訓班;發布科技信息等項重點工作和標志性活動。由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組織。 

  2、畜牧業行業。發布“2003年畜牧業技術推廣工作指導意見”,在奶業和肉牛肉羊優勢發展區域、草原保護和建設區域、無規定疫病建設區域推廣草原禁牧舍飼養畜技術、高產奶牛胚胎移植技術、優質肉牛生產技術、優質肉羊生產技術和畜產品標準化生產等5項關鍵技術,選擇25個縣作為示范縣,推廣規模為2500戶、2500萬頭只,生產奶牛胚胎1.5萬枚,高產奶牛3000-4000頭;在10個縣進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舉辦10期技術培訓班,進行草原禁牧舍飼綜合配套技術、畜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草原資源與生態監測技術、草原“無鼠害示范區”建設技術、牧草種質資源保存利用技術規程、農區種草養畜技術、動物疫病診斷監測技術、動物疫病測報技術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在《中國牧業通訊》、《中國畜牧獸醫信息網》開辟“全國農業科技年”專欄,介紹行動方案及相關技術以及網上在線回答。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舉辦系列技術講座,通過中央電視臺等主要媒體宣傳報道相關活動。把在奶業和肉牛肉羊優勢發展區域、草原保護和建設區域和無規定疫病建設區域推廣5項關鍵技術的啟動作為標志性活動,由農業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獸醫總站負責組織。 

  3、漁業行業。組織開展“2003年漁業院士行”活動;引進、消化吸收水產品質量安全預防控制技術,建立“水產養殖HACCP實驗區”;在西部地區召開冷水性魚類增養殖現場會;在5個縣進行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試點;舉辦水產品質量安全技術培訓班、培訓2000名防疫、檢疫人員等項重點工作和標志性活動。由部漁業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負責組織。 

  4、農業機械化行業。主要組織開展水稻生產、玉米收獲、經濟作物生產、牧草生產、秸稈還田機械化技術和旱作節水、糧食產地烘干、設施農業工程、農副產品加工、農用航空等 “十大農機化技術” 推廣;抓好保護性耕作工作,建設示范縣58個,新增示范面積110萬畝;抓好10個城市郊區、5條高速公路沿線、 5個重點機場周邊地區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區建設,力爭實現農作物秸稈還田面積1000萬畝。組織開展“農機大戶培訓”工作;舉辦油菜優勢產區油菜生產機械化現場演示、南方水稻跨區機收作業現場會,“農機科技下鄉”暨保護性耕作技術現場演示活動等七項重點工作和標志性活動。由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站負責組織。 

  5、農墾系統。主要圍繞農墾發展五大行動計劃開展大豆新品種、奶牛優質高產、種業、無公害農產品、天然橡膠、熱帶水果等六項新技術、新成果示范推廣;加強培訓,印發“加強農墾系統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意見”、舉辦為期6個月的農墾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班一期、培訓農墾企業經營管理人員1200名、貧困農場青年職工6900人;為138個國家級邊境貧困農場建立科技圖書室,向每個科技圖書室無償贈送價值1—1.5萬元的科技書刊,幫助貧困農場干部職工進一步提高科技文化素質;舉辦沿黃河流域墾區科技成果交流合作洽談會;召開農墾系統科教工作會;搞好農墾科技體制改革調研,加快完善農墾企業特別是2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農墾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等項重點工作和標志性活動。由部農墾局負責組織。 

  6、中國農業科學院。落實農業科研機構改革方案,推進科技創新;圍繞《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和《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開展科技攻關和關鍵技術研究;完善農業重點實驗室、野外臺站、農作物改良中心等科研實驗設施,完成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建設;重點在5-10個優勢農產品產區開展配套技術示范;組織農產品加工和質量標準專家在11個產區舉辦10期《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和《良好作業規范(GMPs)》培訓班,培訓1000技術骨干;與布局地區合作建立效益型行動農業示范區,扶植5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組織科技人員500人次深入遼寧、甘肅、西藏等10余省區舉辦8次科技節和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會,與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科技扶貧和地方開展科技合作;組織示范推廣優質、專用農作物(抗蟲棉花、雙低油菜、高油高蛋白大豆、優質小麥、水稻、蔬菜、牧草等)60個新品種,推廣新型疫苗防治技術、無公害蔬菜、水果、茶葉等標準化生產技術10項,指導地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個;以科技示范縣和科技園區為基地,舉辦技術培訓班30場,培訓農民10萬次,培育科技示范典型100戶、龍頭企業3-5家、帶動3萬農戶;啟動中國農科院國際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等項重點工作和標志性活動。 

  7、中國水產科學院。貫徹落實科研機構改革方案,加快學科布局調整和科研基地建設;圍繞“優勢出口水產品區域發展規劃”,集中力量組織科技攻關;組裝配套推廣“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生態養殖”、“設施漁業”等5大漁業關鍵技術;開展送科技下鄉、送科技入戶活動,培訓農(漁)民3000人次;以基地及項目抓好100個科技示范戶和貧困戶,輻射帶動1000個農戶;開展“漁業科技西部行”活動;與北京市、河北省有關部門舉辦“漁業科技日”和養殖現場會等項工作和標志性活動。 

  8、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按照分類改革方案的要求,推進科研機構改革;圍繞熱帶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組織科技攻關,為熱帶農業發展提高技術支撐;300名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入戶活動;示范推廣優良牧草、木薯等熱帶作物新品種及栽培、加工等29項配套技術;舉辦26期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培訓班;組織專家在海南和四川攀枝花地區開展3次現場科技咨詢等6項重點工作和標志性活動。 

  9、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圍繞農業部制定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組織實施“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規劃”;在河南省、內蒙古、寧夏等地選擇3-5個縣開展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農業生產技術培訓與技術展示,培訓農民3000人;組織制定溫室行業標準;進行設施農業工程、節水農業、農產品加工、農業廢棄物利用關鍵技術的推廣與培訓;編制“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工程科技”宣傳片;組織“國際農業生物與能源工程技術研討會”,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部行業司局和部直屬研究院分別負責制定各行業和本院的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 

 ?。ㄈ┑胤交顒?nbsp;

  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制定本省(區、市)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方案要突出1-2次標志性活動,有明確任務和目標,落實分工負責和各項保證措施。全國農業大學、地方農業科研院(所)校、農業中專要積極組織力量投入農業科技年的活動,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為農業科技發展做貢獻,為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技術支撐。 

  六、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月至3月,進行全面部署、宣傳和動員。組織制定全國、各行業和各省的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召開全國農業科技年新聞發布會;召開全國農業科教工作會議。其中全國標志性活動為全國農業科技年”新聞發布會。 

  第二階段:3月-11月,組織實施。全面開展全國性、行業性和地方的重點工作與標志性活動;召開2次農業部農業科技年聯席會議,進行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其中全國標志性活動為“農民科技知識大獎賽”。 

  第三階段:年終總結表彰。各級農業行政部門對2003年農業科技年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表彰。其中全國標志性活動為“全國農業科技年總結表彰大會”。 

  七、組織方式 

  按照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總體方案、行業方案、省(區、市)方案三個層次進行組織。全國性標志活動,由部科技教育司牽頭,各司局配合實施;行業性標志活動,由行業司局負責組織實施;地方標志性活動,由各省農業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部內建立農業科技年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主管副部長主持,部有關司局及直屬單位負責人組成,負責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設立全國農業科技年工作辦公室(設在部科技教育司),負責農業科技年的日常工作。各省農業科技年活動由省農業廳(局、委)牽頭組織,科教處負責具體日常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 

  各?。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農業行政部門應當站在全國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高度,把農業科技年活動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各級農業行政部門一把手要親自抓、重點抓,確保科技年活動的順利實施。 

 ?。ǘ┚慕M織 

  各?。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農業行政部門要根據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方案”的總體部署,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到科技年活動中來。 

 ?。ㄈ┰黾油度?nbsp;

  為保證科技年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爭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多方位籌措資金,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高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與整體水平。 

 ?。ㄋ模U大宣傳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對農業科技年活動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如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網站等,廣泛傳播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大力宣傳科技年的各項標志性活動,形成全社會重視農業科技、支持農業科技的新局面,在農村掀起“學科技、用科技”的高潮。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