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畜牧(農牧、農業)廳(局、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小反芻獸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感染小反芻獸,特別是山羊高度易感,牛可感染帶毒,野生動物偶然發生。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A類動物疫病,在我國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該病的臨床癥狀與牛瘟、犬瘟熱相似,常呈急性發作,主要引起眼和鼻大量排出分泌物,體溫41℃節持續高溫3—5天后,出現口腔糜爛,腹瀉和肺炎等為特征。本病潛伏期是4—6天。感染后發病率可達100%,嚴重暴發期致死率為100%。
近期,我國周邊老撾、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俄羅斯、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家暴發大規模小反芻獸疫疫情,對我國動物衛生安全已構成嚴重威脅。為防范小反芻獸疫傳入我國,現就有關問題緊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防范
各地要充分認識到小反芻獸疫的危害性,及早準備,加強防范。特別是邊境省份存在過牧的地區,更要高度重視,做到早準備、早預防,早報告。
二、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密切關注疫情動態
各地要加強小反芻獸疫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特別是相關邊境省(區),應充分發揮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網絡體系的作用,加大國家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的監測工作力度,加強對境外疫情動態的收集匯總報告。
發現可疑疫情,應按規定及時上報和處理。發現疑似病畜必須及時采集血清學樣品送農業部熱帶亞熱帶動物病毒病重點實驗室。
三、強化檢疫監督,嚴格調運環節的監管
加強檢疫監督,嚴把飼養、運輸、市場、加工等環節的監管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邊貿、過境放牧等環節的檢疫監督,嚴防疫病傳入。
四、建立緊急疫情處理機制
各地要制定小反芻獸疫的應急處理預案。一旦發現疫情,必須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嚴格的封鎖、撲殺、檢疫、消毒、無害化處理以及疫源的追蹤調查和處理等綜合性防治措施,及時、有效、徹底地控制和撲滅疫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辦公廳
二00三年八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