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玉米的產量達到1.2億公噸,占世界產量之20%,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玉米生產國。而吉林省玉米產量就達到了2000萬公噸,其中以長春的產量居多。玉米已經不再作為主糧,對生產玉米的農戶而言,銷售是一個難題,玉米深加工是唯一的途徑。
在更多農業專家看來,這種轉化可實現兩種"增值":一是加工增值,就是把玉米進行深加工,制造出淀粉、玉米油、飼料等普通工業加工產品,另一方面,利用生化技術開發氨基酸、燃料酒精、環保產品、化妝品等,使初加工產品玉米淀粉更深層次增值。粗略計算,玉米可以制造工業產品200多類別,4000多種。從這個意義上說,玉米就是黃色的"石油"。
在加工增值方面,大成生化集團一直在業界赫赫有名,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一體化玉米生化產品制造商,擁有全國最大的年產4萬公噸賴氨酸廠,也是中國最大玉米提煉商,年加工玉米120萬公噸。并計劃到2004年實現年玉米加工180萬公噸,從而成為亞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
農業產業化
大成生化集團走的第一步,就是讓科技成為農業產業化的"倍增器"。玉米經濟的產業化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從科研機構培育專用種子到生產經營企業,由生產經營企業到選擇農民與基地生產原料,由農民銷售原料再返回到生產經營企業,再到各職能公司的深加工與產品推廣、銷售,哪個環節脫節,都會造成產業鏈的斷裂,從而影響競爭力。
大成生化集團一方面牽手長春農業科學院,成立大成農科院,專門為其培育特種玉米種子,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形成具規模的綜合一體化的玉米生化產品制造商。
大成對接國際資本
2001年3月,大成生化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籍上市增大了資本實力,拓寬了資金的渠道,同時也使公司的股東基礎更廣泛及國際化。集團的生產和銷售管理亦國際化。
2001年9月,大成生化宣布與美國嘉吉成立各占50%股份的合營公司大成嘉吉,并按股權比例共投入8000萬港元在上海興建及經營量間年產量10萬公噸的高果糖漿提煉廠。
大成生化與嘉吉的合作,不是停留在技術與資金的簡單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嘉吉公司作為美為農業龍頭企業帶來新的產品渠道和品牌上的優勢。大成生化的產品走進國際市場,美國嘉吉無疑會有很好的支持。嘉吉于1972年就開始在中國的貿易業務,2000年該公司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額超過了8億美元,并在中國設有眾多的營運點,而中國通過該公司向海外的農產品出口額就將近3億美元。
燃料酒精爆開新興市場
用玉米淀粉轉化為燃料酒精是一項環保能源。在美國,有法例規定汽車燃料中必須加入10%工業用酒精以減少污染。目前,中國燃料乙醇事業剛剛起步,黑龍江、吉林等省是首批試點省份。
黑龍江省去年已生產出二十二萬噸燃料乙醇,除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還向日本、韓國等國家出口。中國政府正在內地一些大城市進行此方面的試驗,規定汽車燃料必須加入5%到10%的酒精。由于玉米可以提煉酒精,吉林省與長春市已經計劃大力發展這一產業產品。對大成生化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