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多禽流感爆發,人傳人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全球傳染病和公共健康專家們最擔憂的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旦突破人群免疫防線,演變為極易在人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將造成大量的感染和可能造成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死亡病例。進行有效的疫苗接種是迅速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斷流感大流行的蔓延,減少和降低其危害的有效手段。為此,世界各國紛紛加入到研制禽流感疫苗的戰線之中,科學家們為這場抗禽流感戰斗付出了不懈努力。
在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發領域,我國已達到全球一流水平。2005年11月,由曾在全球率先研制出非典疫苗的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承擔研發工作的中國“人用禽流感疫苗”項目通過中國科技部課題驗收。該項目目前已在I期臨床試驗階段,II期臨床試驗如無特殊情況,將會在今年6月左右進行。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人用疫苗可以立即投入生產。此外,據我國流感病毒和非典病毒的專家、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陳則教授透露,包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在內的數家科研機構也在同時進行人用疫苗的研發。
然而,中國汕頭大學醫學院流感研究中心陳鴻霖、管軼教授和美國田納西州孟斐斯市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病毒學教授羅伯特·韋伯斯特等人聯合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卻為人們敲響警鐘:禽流感病毒出現了帶有地區特征的類型,這意味著各國僅根據一個病毒類型研制出的人用疫苗很可能無效。
他們從中國香港和內地的家禽、候鳥的1萬多份分泌物中,提取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樣本,并和東南亞等其他地區的病毒樣本進行基因比較。他們發現,這些病毒都源自1996年出現在中國廣東的原始H5N1型病毒,但現在不同地區禽鳥身上的病毒基因已經發生變異,分化成了帶有地區特征的類型。例如,這種流行多年的病毒,過去10年中已經在越南出現過3次交叉變異。
禽流感病毒很快出現多種地區類型的現實表明,要防范人間禽流感疫情,僅根據一個病毒類型來研制人用疫苗是有風險,必須考慮病毒的多樣性。研制的疫苗必須跟隨病毒的變異而快速更新,這對于防范人間禽流感疫情非常重要。這對研制禽流感疫苗的國家和企業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足以讓各個國家和政府手忙腳亂。
但全球著名的禽流感病毒專家、德國馬爾堡Philipps大學病毒系Klenk教授卻認為,盡管禽流感病毒存在著變異,疫苗還是有作用的。我們不應該過分擔憂可能存在的變異。如果有針對H5N1的疫苗,疫苗很可能對于各種各樣的H5N1病毒都有效。
印第安納州普度大學正在研制一種新疫苗,新疫苗只需兩個月就可大量培植,不必像傳統疫苗那樣需時6個月。而且這種疫苗是“基于細胞”的疫苗,采用的是對人體無害的“腺病毒”。傳統的疫苗用的是被殺死的病毒,只有其形狀而無產生蛋白質的能力。但腺病毒卻能繼續產生蛋白質,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外來蛋白質的抗體,因此人體往后防疫能力更強,能抵御異變的禽流感病毒。但問題是,世界培養這類疫苗的設施嚴重短缺,而禽流感的傳播卻非常迅速 目前的事實是,盡管有不少公司宣布研制了禽流感疫苗,但它們都還在臨床前研究或者最初的臨床研究中,還沒有真正能向市場推廣的禽流感疫苗。能否有有效的疫苗上市,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