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退出東藥重組整體轉讓成政策門檻
巴斯夫終于做了一個了斷。
今年6月中旬,東北制藥集團(以下簡稱東藥)一位高層向本報表示,東藥的改制重組工作仍在進行,而此前呼聲最高,介入最深的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已經確定與東藥無緣。
一詠三嘆的合資項目
作為國內最大的VC生產商,東北制藥的改制重組工作從2001年開始就逐步推進,先后與香港華潤、上海復星、華源等多家企業有過接觸,但德國巴斯夫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自2002年羅氏公司將VC資產全部售予荷蘭DSM集團之后,國際VC市場就一直由帝斯曼、巴斯夫及中國四大家族(石藥、華藥、東藥、江山)三分天下。而巴斯夫和東藥之間的淵源最為久遠,早在1995年,巴斯夫便在沈陽與東藥集團合資成立了巴斯夫維生素有限公司,其中巴斯夫控股70%,東藥集團控股30%,年產能1萬噸,但當時約定該公司只生產維生素A、D、E。
一位了解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一開始沈陽市國資委和東藥集團都希望巴斯夫能夠從集團層面介入重組,但巴斯夫堅持只要東藥下面的VC資產,無可奈何之下,東藥方面接受了巴斯夫提出的項目合資計劃。
“這是一個后道合資的項目,不涉及VC的前期發酵等工藝。巴斯夫和東藥共同投資,但由巴斯夫控股。”該人士指出,維生素C是中國首個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原料藥,也是目前中國原料藥行業惟一可以主導國際市場價格的產品,因此國家對于外資進入VC有相當嚴格的限制,選擇后道合資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按照當時的約定,生產的產品將由巴斯夫公司包銷。
項目合資的方案也得到了沈陽市政府的認可。在2005年7月沈陽市發改委的會議上也傳出消息,投資7.4億元的VC合資項目已經完成可研報告并上報給國家發改委。
然而,雖然不涉及前期生產工藝,但是巴斯夫對該項目的控股還是令國家發改委有些擔憂,這個項目最終未獲批準。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也是巴斯夫最后一次與東藥合作的機會。
“整體轉讓”背后
2005年5月,遼寧省政府召開會議,要求該省所有國有企業都要按照省里和沈陽市的相關要求全面轉制。在這樣的背景下,沈陽市也對包括東藥集團在內的全市一共24家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發出了必須在2006年6月底之前完成轉制的“最后通牒”,并且提出轉制形式不限,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控股、參股都可以。
這一次,政府的態度非常明確,即通過整體轉讓的方式徹底重組。
正是這紙整體轉讓令,將 巨頭巴斯夫擋在了重組的門外。
“巴斯夫不可能整體買下東藥的。”東藥集團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東藥旗下除了VC之外,還有化學藥、原料藥、制劑等等,對此巴斯夫完全陌生;而且巴斯夫的VC產品主要是做添加劑,如果巴斯夫必須整體合資東北制藥集團,對于巴斯夫將意味著整體戰略的大調整。
“VC就像是一個人家中最值錢的東西,卻不可能拿出來。僅拿剩下的東西怎么去跟買主談價錢?”東藥一位高層感嘆說,在省政府提出全面改制的要求之前巴斯夫還有可能,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可能了。
自從2005年年中董增賀接替原董事長陳剛之后,新的領導班子開始接手東藥改制重組一事。“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東藥和巴斯夫再沒有達成過任何協議。”上述東藥高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斯夫高層的內部,也對和東藥的合資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張把包括VC在內的精細化工整個剝離,或者拿出來獨立上市,這樣就不需要在集團層面和東藥合資了。”
被推遲的時間表
“改制重組工作是由政府方面主導,我們只是做一些配合性的工作。” 上述東藥集團高層強調,改制工作何時完成很難預估。
對于推遲的原因,他只是表示“各種困難”很多。顯然,和巴斯夫的“糾纏“而最終無果也是原因之一。
他還透露,目前東藥和幾家戰略投資者都有接觸,有的已經開始盡職調查。但目前還未與任何一家達成協議。
今年5月24日,沈陽市市長李英杰到東北制藥集團調研時指出,希望東藥集團盡快完成改制重組工作,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過百億,躋身中國醫藥制造業前五位。這和沈陽市國資委此前提出的2007年完成百億銷售目標的要求,已經有了些微松動。
對此,東藥集團宣傳部勾希連解釋說,東藥的改制工作仍在推進,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
東藥集團方面還強調,目前東藥集團已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先后和國內外二十多家醫藥企業進行了洽談。下一步,要與合作伙伴盡快推進戰略重組,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市政府也將大力支持東藥集團的改制重組,提供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環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