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沿江化工園區應設有統一的建設和排放標準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9-03-14
長江流域是中國化工產業的集聚之地,長江沿線29個中心城市共布局不同規模和門類的工業園區490個,以化工為主導的園區有103個,兩岸分布的化工企業已達40多萬家,其中臨江1千米范圍內的企業數,從2000年的149家增長到2017年的715家,其中規上企業489家,占68.4%。
隨著沿江化工園區的發展,污染和排放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重視。澎湃新聞獲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呂文艷提交了《關于加快制定長江經濟帶沿江化工園區標準體系的建議》,呂文艷認為,該舉措有助于促進長江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長江發展與保護、和諧共贏。
由于沿江化工園區的發展歷程短,缺乏建設經驗和標準規范的引導,園區規范化建設水平亟待提升。呂文艷指出沿江化工園區標準化建設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并就這些問題分別提出了建議:
第一,沿江化工園區綠色發展建設標準體系缺失。化工園區的空間布局、環境準入條件、產業發展負面清單、清潔生產標準、工藝裝備要求、廢物處理處置措施等都缺乏規范指導,化工園區的規范化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標缺乏統一規定,各個園區粗放式建設普遍,綠色發展標準五花八門。
就建設標準缺失問題,呂文艷建議:建立化工園區綠色發展建設標準體系,促進園區整體高質量發展。加快綠色化工園區標準化體系研究,建立一套指導長江經濟帶園區整體規劃、產業鏈接、基礎配套、安全環保等,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設和管理規范標準體系。變末端治理為源頭減量、全過程控制,促進化工園區產業耦合,實現園區廢物近零排放,加強化工園區的風險管控。
第二,化工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范和排放標準缺失。大量化工園區配套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參照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標準建設,無接管要求,處理工藝與園區廢水類型不匹配,造成廢水處理效率不高,包括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烴、農藥類等持久性污染物以及重金屬、抗生素等物質普遍不能得到有效處理。此外,因缺乏統一排放標準,沿江各地對化工園區污水排放標準執行多樣,松嚴不一,而在現有執行的排放標準中,特征污染物及相關限值規定不明,同時缺乏對特征污染物的監測和控制,無法滿足長江水環境質量安全保障的要求,監管難度和特征污染物帶來的長期累積環境風險均較大。
就排放標準缺失問題,呂文艷建議:明確化工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范和排放標準,推進園區廢水達標排放。一是針對化工園區混合污水的水質特征和排放特點,制定化工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范,統一規劃、建設、管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設施,以滿足化工園區廢水得到全面有效和徹底處理。二是針對園區內化工企業排放的污水,在預處理、輸送、計量、排放、接管等方面制定標準規范。三是對化工園區的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制定排放標準,使沿江上下游的園區統一尺度、統一標準,避免處理程度不一致現象。
第三,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配套設施建設規范缺失。大多數化工園區尚未能建立完善的三級防控體系,園區內企業生產區、邊界內、周邊外圍區的環境風險防控設施建設內容、建設標準無規范要求,沿江各園區建設的風險防控設施參差不齊,無法滿足統一尺度的環境風險監管要求,無法保證環境事故廢水得到有效截斷、全部收集、妥善處置,長江環境安全更是難以確保。
就風控配套設施規范缺失問題,呂文艷建議:盡快出臺沿江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規范,增強園區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沿江化工園區應建立統一完善的環境風險三級防控體系建設規范。一方面要對園區企業自身規范構筑首層防控網,按照相關國家標準和規范要求設計和建設行之有效的圍堰、防火堤、事故應急池、雨污切換閥等環境風險防控設施。另一方面園區應在統一標準指導下,規范風險防范及應急設施建設,確保園區事故廢水得到有效收集。同時園區還應在園區雨水總排口和周邊水系之間建立可關閉的應急閘門,確保事故狀態下進入雨水管網的事故廢水與外環境有效隔離。
第四,化工園區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及控制標準缺失。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針對化工行業VOCs的排放標準,針對VOCs的控制也處于起步階段,排放底數不清、排放特征不明,化工園區VOCs控制措施、監測技術、監管體系方面也亟待提升,化工園區異味擾民現象普遍,園區周邊大氣環境質量超標頻繁。
就VOCs排放與控制標準缺失問題,呂文艷建議:著力構建“標準-治理-監測”全過程的揮發性有機物防治標準體系。結合化工園區特點,建立沿江化工園區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體系,構建“園區環境質量-企業VOCs排放-園區無組織排放控制”等技術標準體系;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著力解決化工園區涉VOCs的排放,積極開展化工園區泄露檢測與修復(LDAR),減少無組織排放,探索建設化工園區集中式VOCs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推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新技術;全力構建“園區-企業-廠界”的立體化監測體系,園區配置VOCs連續自動采樣環境質量分析系統、企業配備自動監測設備、推進VOCs重點排放源廠界VOCs監測,逐步建設組分在線監測、實驗室分析、監測監控平臺等,形成對全園區的VOCs涉氣企業排放監測和執行監控體系。
上一篇 | 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進入“退出”倒計時!
下一篇 | 第11周星湖氨基酸市場掛牌價格
一周熱點
- 2021-09-06小麥漲,玉米跌,價差縮小,變化微妙!玉米會迎來最后的轉機嗎?
- 2021-09-062021年第34周美國大豆壓榨利潤比去年同期高出120%
- 2021-09-062021年9月3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9-06截至2021年9月3日當周國際糧油期貨漲跌一覽表
- 2021-09-06養豬散戶與大廠博弈:降低成本,散戶勝出!
- 2021-09-06湖北、廣東、天津相繼發布:實施生豬“點對點”調運工作!
- 2021-09-03農業農村部:批準乙醇梭菌蛋白為新飼料,吡咯并喹啉醌二鈉為新飼料添加劑
- 2021-09-03農業農村部:批準123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產品在我國登記或續展登記
- 2021-09-03美國農業部:私人出口商對中國售出12.6萬噸大豆
- 2021-09-03罕見!美國農業部將在本月調整美國玉米和大豆播種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