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昨天表示,人民幣匯率可以在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中發揮一定作用。這一表態推動了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是在2006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這一說法的。目前外界揣測,北京即將對人民幣匯率采取更大膽的手法,自一年前取消人民幣與美元掛鉤匯率以來,北京一直將人民幣匯率置于嚴格控制之下。
自去年7月份北京將人民幣升值2.1%以來,盡管中國的貿易順差飆升,美國也抱怨人民幣被低估,但人民幣升值幅度僅為1.66%。
然而,中國央行最近允許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單日波動出現小幅上升,且允許人民幣匯率創下一系列新高,推動外界預測,中國央行將放寬人民幣目前的0.3%單日交易波動區間,并允許更快的升值速度。
中國央行在報告中堅持認為,解決國際收支順差較大問題最基礎的辦法,還是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降低儲蓄率。這不僅有利于改善經濟增長方式,還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并增加進口需求。
在報告的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中國央行強調,國際收支不平衡“并不能單純依靠匯率升值來解決”。
然而,中國央行表示,應當“適當發揮”匯率在實現“總量平衡”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獨特作用”。
“匯率作為一攬子政策的組成部分,可以在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中發揮一定作用,”央行表示。
中國央行沒有給出細節,報告也遠遠算不上人民幣升值乃至大幅加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的承諾。央行再三指出,人民幣匯率應當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但一些分析師說,這份報告支持了一個看法,即北京的決策層正在形成一個共識:支持人民幣匯率走強且更具彈性。